首页 假如克蘇魯小說都是紀實文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這個師門是不是風水不好?

根據「培養計劃」,《亞空間地理》原本是大三的課程,不過聽秦桓教授的意思,他似乎預見到了當出現類似「亞空間降臨」的狀況時,他的課程會被用於緊急培訓——這門課或許就是出於這種目的錄製的。

「這是我的郵件地址。如果同學們對課程有任何疑問,可以發郵件給我。」

與此同時,屏幕下方打出了秦桓教授的郵件地址,但後面跟了括弧:秦教授於2028年12月24日失蹤。

與楊海移類似,秦桓教授也預見到了自己的結局:「如果你們聽這門課的時候,我身上已經發生了某種不幸——你們仍然可以嘗試發郵件給我。或許會收到來自亞空間的回覆呢?」

這個笑話過於地獄,大家一時不知道當笑不當笑。

這時候屏幕上飄過一行彈幕:「各位密大的同學好。我們初學連山學,今後可能需要經常叨擾請教,提前謝過了。」

眾同學趕緊掏出手機,拉開課程旁聽列表,顯示的都是一串亂碼一樣的用戶名,也就是傳說中的「賽博同學」。

在大家都習慣用「哈囉哈囉」來打招呼的時候,冒出這麼書面或者說官方的彈幕,氣氛一下子就嚴肅起來了。

大家開始思考:要不要回條彈幕呢?回什麼?誰來回?

然後回復的時機就在思考中過去了。

眾同學:……

秦桓教授:「《亞空間地理》這門課,最主要的研究材料,就是《山海經》。所有的研究都基於一條假設:《山海經》記載的水文地理,就是亞空間。如果這一假設不成立,那麼所有的研究都要推翻,這一點必須提前申明。」

「至於《山海經》為什麼能夠如此詳實地描述亞空間,目前有兩種假說:一種是『夢遊神國說』,即《克蘇魯舊約》的說法,通過夢境的『痴愚護佑』連結亞空間的人,醒來後把夢境記錄下來;另外一種是『鬼神紀元說』,即西周以前是鬼神的時代,亞空間與現實是一體的,《山海經》是對上古的客觀描述。」

「《山海經》地理有明顯的模塊化特徵,不同區域之間的交流非常有限,這同樣有兩種解讀:一種是受限於上古時期的交通,另一種是亞空間的『不連續性』,或者說,亞空間的連接方式與實體空間是不同的,往北一直走未必能抵達北海,往西一直走也未必能抵達大荒。」

接著屏幕上打出一張地圖,分為「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南山經」「大荒」「西山經」「海內」「海外」幾個模塊。

「《山海經》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地點,能夠從連山學的角度映射於現實,於是成為我們最早研究的坐標。」

「第一個地點,就是『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的不周山。這段描述與帕米爾高原非常一致,《淮南子·天文訓》《周髀算經》均提到『共工怒觸不周山』……」

第一講是總論,後續要介紹許多以《山海經》為主要材料的,古代連山學對「混沌」與「現實」對應關係的算法,當然,任何一種都不敢說絕對準確,實際上是僅適用於一定範圍的經驗公式;從第十講開始,還要介紹克學界基於歐幾里得空間的另外幾套算法,並進行比較。

就像在楊海移的課堂上一樣,因為老師不在,密大學生討論起來,原本是比較隨意的;今天大家雖然因為「賽博同學」而僵直了一段時間,但還是隨著課堂內容漸入佳境而逐漸放鬆,開始打彈幕了:

「北海是貝加爾湖吧?」

「沒錯。這也是比較確定的一個地點,證據是《貝加爾水怪》裡面,潛入湖底看到的來自遠古的巨大骨架,與『玄蛇』非常相似。」

密大眾生的連山學知識儲備還是非常能打的,往往能發表一些頗有見地的彈幕,回答賽博同學的小白問題更是大多數時候都不在話下,要是實在答不上來,還可以放出大招:@程玖。於是一堂課下來,賽博同學們也學會了@程玖……

第181章 亞空間版北斗

覆巢危機之下,密大眾生雖然名義上還是學生,但已經開始參與對「連山紀元」的準備工作,執行連山委員會派發的任務,包括但不限於培訓賽博同學、協助開發各種各樣的連山輔助軟體(如降臨模型、亞空間版北斗)、以及參與「喪屍Go」的測試工作。

雖然忙得腳不沾地,但正如安寧教授說的,也只是「平凡的每一天」。

大概因為這種「同舟共濟」的氣氛,眾同學的關係倒變得親近了一些。每天午飯的時候,不同於過去三五成群的小團體,大家開始把幾張餐桌拼到一起,組成「大團體」,有時候是以參與的項目為單位,有時候完全隨機,主要為了相互「勾兌」一下信息。

「我感覺賽博同學裡有好多學術大佬……就那種,說話有種上上輩人的味道?」

「什麼叫,『上上輩人的味道』?」

「就是我爸媽都沒這個味!」

「我們做降臨模型,能感覺到後面有許多物理大佬。」

「我沒參加這個……什麼叫降臨模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