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置換物資的,糧票啊,肉票啊的。」
「……什麼票?」
「不然呢?難道疏散後的居民靠哈耶克的大手安置?馬上餓死一半你信不信?」
「CPU有點過載,讓我的腦子轉一會兒……」
就在網友激情討論「房屋共有產權置換協議」的時候,一戶叫「相親相愛一家人」的博主悄然崛起為新的流量擔當——用「一戶」形容博主,好像哪裡怪怪的,但視頻主角是一大家子人,確實沒有更合適的量詞。
「都在這裡了!我奶,我媽,我爸,還有攝影的是我妹。老妹你露個臉唄?」
畫面是空蕩蕩的客廳,只有一套沙發,但一家子擠在上面,頓時顯得這客廳也沒有那麼空了。
說到這裡,畫面掉轉了一個方向,露出一個圓臉女孩子——別說,這一家子臉都挺圓。
「你不能只有拍自己的時候才開美顏!」圓臉哥控訴,但在彈幕「說正事」的壓力下,只能把美顏的事情先放一放:「正如大家看到的,我們一家剛剛從南口市疏散到西京市,在此特別鳴謝不知名的原屋主,簽署了『房屋共有產權置換協議』,讓我們一家有地方落腳。」
「這個協議我們也簽了,但南口肯定是最早撤光的,我們的房子能有什麼用呢?感覺好像占了便宜,怪不好意思的。」
圓臉妹一邊專門懟著圓臉哥的大臉拍(沒開美顏),一邊旁白:「以防有的觀眾朋友還沒聽說過『房屋共有產權置換協議』,特別補充一下,這差不多可以看作國家統籌的『以物易物』,我們原本的房子有100平,這一套只有90平,為了補齊『差價』,我們還領到了這些物資券。」
圓臉妹終於放過了哥哥的大臉,開始展示一疊撲克牌似的「物資券」,最顯眼的就是一套五張的「糧票」,分為「半市斤」「壹市斤」「叄市斤」「伍市斤」「拾市斤」,以五種不同顏色和尺寸區分。
「為了防止亞空間降臨後電子資料庫失效,又開始用實體糧票了。」圓臉妹搓揉了一下那些票子:「手感和紙幣差不多,各種防偽手段也差不離,上面的大橋啊、火車啊,都能摸到凸起,現在我們用紫外燈照一下……」
彈幕:
「這味對了!」
「給我整哪來了?我穿越了?」
「集齊糧票、油票、布票,然後讓我們大喊:復活吧,供銷社!」
然後當畫面一轉,哥妹組合來到一家「國營供銷社」準備兌換一點生活物資時,連剛才整活的彈幕都差點沒繃住。
第203章 康米主義歸來(下)
國營供銷社選址並不在什麼好地段,原本是一家倒閉的小超市,跟旁邊前幾天還在「旺鋪轉讓」的小賣部打通了,連成大約三百多平的店鋪。
裝修可以說幾乎沒有,就比「敘利亞戰損風」好一點兒,抬頭中間一顆紅星,左邊書「為人民服務」,右邊是「發展經濟,保障供給」。
「保障供給」可以理解,就是不知道這裡發展的是什麼經濟……
進門就正常多了,貨架跟別的超市長得也差不太多,除了標價用「物資券」而不是貨幣。但離開食品區,到了工業品區,就會發現售賣的東西奇形怪狀了起來。
「五金,」圓臉哥念著貨架上的標籤,「讓我們看看啊,這把剪刀的說明是『白牙設計,抗亞空間扭曲剪刀』。」
「我看過這段!」圓臉妹,「在十八集還是十九集,被亞空間扭曲後,正常的剪刀會絞住,這把用了變形材料,又填充了什麼來著,喔,緩衝墊料,總之就是到了亞空間還能使用的剪刀。」
接著兩人又看到了角落的自行車,不由一起:「哇!」
同樣來自白牙的設計開發,使用記憶合金和在關節填充緩衝材料的「在亞空間也能騎的自行車」,車燈非常亮,堪比探照燈,提供「行走亞空間必須的光源」。
總之呈現出一種前工業時代造物、現代黑科技和玄學的混合,最終融合出一種混沌的高端感。
自行車也被放在「五金」分類,可以用「五金券」兌換——目前的物資券分類上還很粗糙,「糧票」可兌換內容包括粗糧和豆類等,「布票」包括服裝、家具等,工具類都算「五金」,消耗品大多算「日用」,還有包羅萬象的「電器」大類。
而物資券的單位也很有意思,像「糧票」「布票」這樣資源類的就是「市斤」「尺」,而像「五金」「日用」「電器」這樣的工業品,則是「工時」——即生產該物品平均需要的勞動時間。
對此彈幕銳評:
「商品的價值應當等於商品上面凝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淚目!」
如果逛到供銷社的最裡面,還會發現一間屋子掛匾「拍賣行」,說明是「寄售公民自己生產的物品」,裡面的東西就更奇怪了,什麼「劉奶奶織的毛衣」,「陸大爺扎的掃把」……
彈幕:
「好傢夥,原來發展經濟,是說發展亞空間經濟?」
「以後是不是還會出售『亞空間變異動物的毛皮』……」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