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假如克蘇魯小說都是紀實文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黎鳴霄關心的問題則更直接和現實:「如果是這樣,我們的石像陣還能夠起效嗎?」

雖然布置在實驗田周圍的石像陣能延緩作物的基因改變,但如果希望像復活節島那樣抵禦海嘯,需要的能量就不是一個量級了。

「我不認為神在乎雕刻是手工的還是機械化的,」程玖不信「心誠則靈」那一套:「從『逆熵』的角度,石料變成了石像,既然是『等身復刻』,那麼結果應該是一樣的。」但她接著又無情地指出,「不過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生過獻祭。」

石像是儀式,但如果復活節島上「石像陣」的威力,是玻里尼西亞人通過獻祭達到的,那麼白牙島將無法復刻。

獻祭是不可能獻祭的——倒也不能說死,如果供奉豬頭可以達成目的,也不是不能搞一搞……

但獻祭的本質是什麼?

「關鍵不是獻祭——關鍵是『能量』。」洛書反應過來:「兩千多年前,生命是最珍貴的能量,所以我們的先祖沉迷活祭。但今時不同往日了,現在我們能夠掌握的能量,比兩千年前高何止幾個數量級?」

她繼而提出:「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能量能不能獻祭?電能可不可以獻祭?」

黎鳴霄震撼了一下,覺得有點道理,但又有哪裡奇怪:「……什麼科學獻祭?」

經過連山委員會批准,洛書和程玖火速撰稿,起草了一篇名為《論連山儀式和獻祭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的觀點文章,發布在連山論壇以及和《生存指南》一起內置在「喪屍Go」中(也可以作為電子書下載)的《連山觀點》雜誌。

因為事態緊急,《連山觀點》已經成為當前發表論文最草率的雜誌,審稿極其寬鬆,基本上只要自圓其說就能發表,如果後續發現錯誤再撤稿,因此封面和扉頁都一再強調:「僅為撰稿人觀點,切勿輕信」。

至於連山論壇,那就更不用說了,僅僅幾個月前,論壇還有大量網友分不清連山學和連山文學。

作為公認「不甚靠譜」的期刊,《連山觀點》的全球關注度卻一時超過《自然》《科學》,加上「混沌七竅」「朝聞道夕發瘋」都是連山論壇神級,《論連山儀式和獻祭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頓時引爆了連山學界和克學界。

神的權柄是對能量的轉換,這一觀點並非沒有人提出過。實際上,連山學界猜測,《連山》《歸藏》中就有大量關於物質和能量相互轉換的論述,表述為「意識和物質的相互化生」。

用的雖然是連山學的「舊瓶」,但這篇文章裝的「新酒」,是極其接地氣的表述,譬如從太陽金烏的權柄猜測,祂或許能將光能、熱能轉化為某種空間能量,因此絕大部分對玄鳥的祭祀都與「火」有關;在關於巴虺的怪談中,祂的力量似乎跟月相有所關聯,其背後應該是潮汐能……

再看供奉青銅神樹的儀式往往充斥著血腥的活祭,在大乘活動的地方總不會缺少大規模的洗腦,以至於成為唯一被封建時代君主明文討伐的邪神,而混沌的信徒則熱衷於把世界拖入亞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神戰,就會發現諸神的信徒那看似癲狂混亂的行為,其實並非無的放矢:他們都在試圖把更多的物質和能量,轉化為自己的主更容易利用的形式。

至於爛柯與河圖洛書為什麼沒有參與這場持續數千年的混戰,大約是祂們的高維權柄已經超出了人類的理解範疇,因而玩不轉了。

《論連山儀式和獻祭中的物質和能量轉換》還提供了大量的實驗設計思路,來驗證筆者的觀點。

最簡單易行的就是升級「玻里尼西亞石像」:升級雕工,刻畫更多細節,凝聚更多的「勞動時間」;把石像做成蠟燭徹夜燃燒,或者內嵌燈管讓石像發光,由此增強石像供給的能量,那麼依據物質和能量守恆,「陣法」的效果也應當上升。

於是一時間「玻里尼西亞蠟燭」和「玻里尼西亞夜燈」又成為了華夏人的新迷信,並且遠銷海外。

考慮到等「尼莫海嘯」蔓延到北半球,可能會阻斷華夏的海外貿易航路,屆時便蹭不到工業克蘇魯的產能,諸國都開始瘋狂囤貨,導致華夏的外貿一度爆發出兩位數的增長,大量產線機器都在冒煙,可謂是「賺錢賺到末日前一分鐘」。

根據「祭神的能量守恆定律」,玻里尼西亞人留下的石像,不可能永遠阻擋海嘯——凝聚在石像上的「勞動」是有限的,而在這座已經沒有玻里尼西亞人的島嶼上,不會再有新的獻祭補充能量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