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假如克蘇魯小說都是紀實文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出於一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華夏並未對研究結果藏私,白牙倖存者基地的一切理論和實驗結果都對外公開。很快,受到侵蝕比較嚴重的奧斯特里亞沿海城市和南亞美利加諸國居民都開始「仿製」這種抵禦亞空間的石像。

洛書也密切關注了他們的實驗結果,奇詭的是,在全球範圍內,「玻里尼西亞石像陣」呈現出一種「時靈時不靈」的狀態。

「難道說在克學中,薛丁格無處不在?」洛書百思不得其解,「比如這起案例——奧斯特里亞雕刻師自製了一套十二尊石像,種在自家庭院裡,多次在她家庭院出現的『大腳怪』的腳印便不再出現了。」

「但南亞美利加有人做了同樣的事情,符文雕刻也正確無誤,卻沒能如願趕走或殺死『狼人』,依然遇害了。」

黎鳴霄:「是不是擺放有問題?」

「要說這個,兩人擺放都有問題,」程玖放大照片,比對二者的石像陣:「奧斯特里亞雕刻師的石像陣,細節要豐富得多,雖然不是等身復刻,但幾乎一比一還原了石像的細節。相比之下,南亞美利加案件中使用的石像就太粗糙了。」

「那人不是雕刻師,粗糙也是正常的,」黎鳴霄不解:「難道最重要的不是符文嗎?」

程玖:「我認為這兩起案例恰恰說明,光有符文是不夠的。」她默了一會兒,又接著道:「事實上,任何連山學傳承,都會強調儀式和獻祭,即『同神交易是有代價的』——我們為什麼會認為只要有符文就可以呢?」

黎鳴霄和洛書都呆了呆——因為他們的祈禱無論如何草台,都從來沒有失敗過,因此就形成了「儀式沒有毛用,符文正確就可以」的刻板印象。

但洛書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因為他們從頭到尾只向兩個神祈禱過:不是洛書自己,就是爛柯。

神力真的沒有代價嗎?

洛書想起她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關注過的,沙漏里的「時間之砂」。

最開始她只能回溯十幾分鐘,但隨著她介入了越來越多的事情,牽一髮動全身地改變了數以萬計的人的命運,她能夠回溯的時間早就已經超過自己生命的長度——這就是她不再關注的原因,因為不確定後果的情況下,她肯定不會嘗試倒回自己出生以前。

但很顯然,回溯時間是有代價的。

誰是這個「代價」?

洛書記起最開始的時候,她還曾經算過「救一個人值多少時間」,劉旺年只值5分鐘,黎鳴霄要值錢一點,能換一個小時,她當時還感嘆時間真貴……

只是隨著「收人頭」越來越容易,她已經漸漸忘記這件事情。

「我是這麼想的,」當程玖提起這個問題時,她其實已經想了很久了:「能量不會憑空產生,只能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而神的權柄,就是這種『轉換』。其實我們引以為傲的科學,先進的生產力,也是這種『轉換』。」

「暗能量,同樣是一種形式。神可以在物質、能量與暗能量之間來迴轉化,而我們一直不理解暗能量的存在形式,所以才會以為神力是憑空產生的。」程玖:「當我們祈禱時,本質是給出一份能量,請求神轉化為另外的東西——給出和獲得,必須是對等的。這就是為什麼沒有儀式和獻祭,祈禱便無法成功。」

「猶格索羅斯和格赫羅斯,祂們跟其他神的不同,在於祂們有時間權柄,所以你的『給出』可以不發生於現在,而發生在過去或者未來,於是看起來不需要任何儀式和獻祭——但我們在祈禱的時候,一定獻祭了一些東西,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

第217章 海嘯(五)

如果從這個角度解釋,那麼「玻里尼西亞石像陣」為什麼時靈時不靈也就不難理解了:石像巨大的身軀、深邃的眼眶、珊瑚和貝殼製作的眼睛,還有使用從地層深處挖出石料製作的帽子,都不是無用的裝飾,而是儀式的一部分。

「玻里尼西亞人『給出』的能量是什麼?」洛書:「採集石料、雕刻石像,還有搬運和『種在地里』,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人往往是學得越多,越發覺自己的無知。洛書此刻的感覺也是如此:原本以為已經「初窺門徑」的連山學,忽然又變成了一片迷霧。

如果儀式和獻祭的背後都是能量的交換,那麼「能量」究竟是什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