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假如克蘇魯小說都是紀實文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4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石像同海嘯僵持了很長時間,直到白牙島已經入夜,必須值班的人依依不捨地離開,拜託同伴告訴自己這場「跨越兩千年的保衛戰」是什麼結果。

其間不斷有「乘風破浪的海鮮」試圖登陸,但無一例外在撞上「空氣牆」的瞬間被彈了回去。多虧了巨像,復活節島上的攝像頭沒有受到霧氣的干擾,得以清晰地拍下那些隨著海潮而來的、奇形怪狀生物的形貌。

直到數個小時之後,在退潮的影響下,海潮終於緩緩退去。

這時候已經是白牙的深夜。因為宵禁,人們不能待在飯堂,但熬夜行為很難完全制止,在開始退潮的時候,躲在被窩裡看直播的人不由得一起鼓起掌來,以至於道格拉斯巡夜到一半,從帳篷中傳來了掌聲……

第215章 海嘯(三)

不用說,這些堪稱「本場MVP」的巨大石像立刻成為了全球的焦點,尤其是白牙倖存者基地,已經摩拳擦掌準備抄作業了。

作業也不是那麼好抄的,關於這些巨像,還有無數的疑問等待解答。

首先,石像的高度是如何設計的?

這可能是最容易回答的一個問題:從尼莫點來的海嘯浪高大多在5-10米,這也是絕大部分石像的高度範圍;最大的石像高20-30米,顯然是為了應付僵持階段,海潮浪高最高的那段時間。

而其他問題就沒有那麼容易解答了:

為什麼要把石像「種在地里」?石像之間的間隔應該留多大、擺放位置是經過計算的嗎?為什麼石像頭上要戴著「帽子」?石像為什麼背對大海?僅僅是銘刻符文的一面要朝外嗎?

以及最最關鍵的:石像背後的符文是什麼意思?

儘管洛書認為,一切的關鍵都在於符文,石像長什麼樣子多半根本就不重要,但在抄一份看不懂的作業時,最佳選擇顯然是抄個一模一樣,不要自作聰明亂改……

因此白牙倖存者基地的初步選擇是一比一復刻。

玻里尼西亞人是如何建造和移動這些石像的,一度是考古學的未解之謎。雖然有「繩索牽拉擺動行走法」(在石像上捆繩索,至少三撥人在不同方向牽拉,讓石像在擺動中自己「走路」)等等假設,但也一直沒有實證。

真相或許是考古學家很難想像的——畢竟鬼神紀元自有玄學與狠活。

對於兩千四百多年前的玻里尼西亞人,造出這些石像幾乎可以稱作「奇蹟工程」了;如今的華夏人雖然沒有太多玄學的狠活,但科技的狠活管夠,復刻這些巨像還是很容易的。

根據3D掃描數據,大批石像被嚴格復刻出來(除了符文部分),然後被「求索號」運到白牙,再由連山學者進行專業的符文復刻工作。

仿佛又回到了阻止埃塞洛克斯獻祭的行動那會兒,連山委員會和密大眾生高強度開會,分派任務,人人忙得焦頭爛額。

1月初正是期末考的時節,許多任課教師乾脆把考試和工作組合了起來,考題和大論文畫風幾乎都是這樣的:《從太陽金烏崇拜看玻里尼西亞人的連山學體系》《從復活節島石像看連山學符文的不同「語系」》《復活節島石像戴帽子和埋入土地的象徵意義》等等……

復刻石像符文的工作也成為了《撼龍經》期末大考的內容——原定是要參與重開三星堆九號祭祀坑的考古行動,但迫於火燒眉毛的「亞空間降臨」,才不得不推遲。

李筱老師提醒同學們不要高興得太早:九號祭祀坑作為「連山學者的耶路撒冷」,除非在接下來的亞空間降臨中不幸罹難,否則畢業之前是非去不可的——大家很快意識到這裡面的恐怖含義:如果不能趁現在去,就意味著將來要面對亞空間狀態的三星堆!

在鬼神紀元重回人間的時候,去探秘鬼神紀元的墓葬……很難想像能有多恐怖。

因為當前的特殊情況,期末論文不禁止討論,所以到處都是「公開勾兌」的同學。

程玖:「帽子應該指的是『冠冕』,代表『鳥』的意象。」

洛書懵圈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鳥和帽子有什麼關係——雖然她第一反應想到的是雞冠……

一學期艱苦的學習之後,黎鳴霄也不是吳下阿蒙了,已經能夠自然地參與討論:「『種在地里』代表『青銅神樹』?」

「那麼『人像』代表『大乘』?」洛書:「或者用珊瑚和貝殼製作的『眼睛』代表『混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