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思這般,倒教人艷羨。
可若非如此,他又何來機會?
冥冥之中,一切註定。
裴長淵從明思手中得到名冊,次日下朝後,召集幾位親近的幕僚到了古拙堂,共同商議。
擔任吏部主事的宋辭塵拿出一份他們這些日子整理的名單,與明思的這一份,互相對照。
宋辭塵乃太子伴讀,自幼一起長大,關係比那些所謂的兄弟更親近一些,因此在太子跟前說話也少了些許忌諱。
他只隨意翻看幾眼,便道:「瞧著與微臣名列出來的差不離,就是有
些已經升遷或調任。」
任兵部右侍郎的蘇志峰了解軍營中的變動,不由得感嘆:「這個孟紹成是這幾年升遷最快的,年紀輕輕,已經成為飛騎營主將,可謂是平南公第二。」
「他不是平南公的義子嗎?由平南公一手教導提拔也不奇怪,」端坐一旁,品著茶的白須老者用手指點了點桌角,語氣惋惜,「可惜平南公嫡親的兒子年紀尚小,聽說還有不足之症。」
宋辭塵隨口回了句,「海太傅,您老這都知道啊。」
海河清「嗬」了一聲,口無遮攔地說:「明家那丫頭鬧得滿京風雨,老頭子想不知道也難啊。」
宋辭塵心中一驚,抬眸看了眼太子,見他神色不改,才說:「如今那是明承徽。」
明思入東宮,旁人或許驚詫,但他們身為太子幕僚,倒覺得是情理之中。
西北三十萬兵權,平南公在西北頗負盛名,哪怕如今身陷囹圄,但真的情誼不會這麼快消弭,明家嫡長女還有的是用處。
這不,西北部將的名單不就呈上來了。
更何況聽說明大小姐還是一位難得的絕世佳人。
不過明思已是東宮妃嬪,他們這些外男不好多言,因此話題很快轉向這份名單,幾人交談議論起來。
核對的差不多,快到用午膳時,眾人先後散去,獨有海河清留了下來。
「太傅可要留在東宮用膳?」裴長淵對這個教導過自己多年的太傅頗為尊敬。
這是先皇后親自挑選的大儒,博學多識,天下桃李無數,威望甚高,先皇后臨終前還特意見過海太傅,將太子「託孤」於他。
「不了,東宮的飲食太清淡,老臣吃不慣。」按理來說海太傅年近古稀,飲食自要清淡一些,可他偏生愛食辛辣油膩之物。
太子守孝茹素三年,口味與太傅天差地別。
父皇也曾說孝期已過,應當多食些葷腥,但他已然習慣,懶得更改,獨有明思說古拙堂的膳食美味,合她的胃口。
海河清也不賣關子,直言道:「這份名冊,殿下可要呈遞皇上?」
「父皇自有父皇的章程,孤並無此打算。」即便皇上信賴,裴長淵也不可能全無藏私,畢竟天家君臣在前,父子在後。
海河清點點頭,「殿下納明氏為妃,此舉很是恰當,方才縱觀名冊,西北十三營,竟有十營主將是跟著平南公征戰多年提拔起來,明家在西北的威望非一朝可解。」
「雖說平南公南下,但只要十三營在,韃瓦便不敢輕易進犯,」海河清稍頓須臾,建議道:「老臣以為,明氏在東宮,孟紹成可用。」
孟紹成既是平南公義子,那與明思便是義兄妹,有時候義兄妹要比親兄妹的關係更加穩固。
恩情可如信陽侯府一般脆弱,也可如磐石一般穩固。
裴長淵搭在腿上的手摩挲著玉扳指,「太傅所言,孤會多加斟酌。」
海太傅沒有久留,馮忠將人送出東宮,才回到古拙堂,詢問太子是否要傳膳。
裴長淵翻著名冊沉默許久,就在馮忠準備退出去時,他忽然說:「傳孤令書,晉明氏為良媛。」
第26章
有事常登三寶殿。
這話說的就是太子妃。
這幾日總是在坤寧宮瞧見太子妃的身影,殷勤得不似從前的她。
擺明了是明承徽入東宮得寵,她這個太子妃急了,便來討好婆母,劉嬤嬤打心眼裡瞧不上。
姚皇后倒沒什麼要緊,反正在宮裡閒著也是閒著,有人陪著解悶也好,至於旁的,裝聾作啞便是。
「母后這狸奴可真乖巧,毛髮純白無雜色,很是罕見呢。」即便姚皇后沒有出手為她懲治明思,太子妃也得奉承著姚皇后,見面三分情,或許有一日姚皇后會發現她的好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