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兰陵,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是古老的鄫国的国都,后来,鄫国为莒国所灭,这里又成为莒国的王城,后来又被鲁国所攻占,这里就逐渐变成了带有浓厚的鲁国色彩的县城,往后,楚国从鲁国的手里夺走了这座城池,这里如今就属于楚国,只是那鲁国色彩并没有因此而消散,反而是与楚国氛围结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里算得上楚国境内儒学昌盛的地区,常常能够看到穿着楚服的士子们谈论着孔子经典,引经据典,展开争辩,或许,这就是楚王将荀子安排在这里的原因,楚王要给荀子看看,楚国境内其实也有儒风浓郁的地方,寡人还是很崇尚儒学的。
如今,在楚国所有的地区都遭受到战争的影响下,兰陵当然也没有能幸免,青壮被征到战场,渺无音信,兰陵之内再也没有了往日那些引经据典的争论之声。楚王也顾忌这里的县令,故而不敢全力的从这里征召士卒,还是留下了不少人来,给荀子看看,寡人还是很爱惜民力的。
农桑受到影响是一定的,不过,这里的县令带头领着百姓们耕作,县令这么一动身,这里的贵者都坐不住了,急忙派人来帮忙,在荀子的带动下,兰陵的春种受到的影响较小,以至于在秋收的时候,兰陵还有实力可以救济附近的灾民。这让周围的百姓们更加的尊敬荀子,就连附近的盗贼,听闻荀子为兰陵令之后,都不敢再来这里作乱。
荀子常常穿着朴素宽松的衣裳,坐着牛车游荡在兰陵的各个乡邑里,他有些时候不穿鞋履,就行走在耕地泥泞之中,偶尔与这里的百姓交谈起来,常常留宿在他们的家里,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大批的弟子们,随时向他请教学问。百姓们看到荀子,大概就像赵人看到马服君那样,欣喜若狂,都以在家里留宿荀子为自己的荣幸。
儒家是很注重礼的,他们就是死,也要衣冠整齐,不能死的不合乎礼,而荀子这种行为,显然就是无视礼法的。
在兰陵隔壁的襄贲县内,几个儒生正在交谈。
“我听闻,有一位儒者,他衣冠不整齐,时常不穿鞋履,混迹在耕地,游荡在泥泞之中...”
“是什么人?敢如此无礼?!请二三子与我过去训斥!”
“是荀子。”
“哦...那没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不是无礼吗?”
“孔子说: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礼法的规矩...想来荀子就是达到了这种境界啊。”
显然,对于荀子这样无礼的举动,没有那个儒生敢跳出来指责他的不对,而在楚国有心请教学问的人,也是纷纷朝着兰陵汇集,向荀子请教,荀子也是从不在意他们的身份,只要是能拿出拜师礼,他就可以教导,他跟赵括有所不同,赵括是不要拜师礼的,有些太过贫穷的弟子,他甚至还会自己救济。
而荀子不同,没有拜师礼,他是不会教导的,他说:没有付出所得到的收获是不会被重视的。
“老师,我听闻您当初与临武君讨论用兵的道理,却经常把仁义作为根本。仁者爱人,义者遵循道理,既然这样,那么又为什么要用兵呢?大凡用兵的原因,是为了争夺啊。”
“这道理不是你所知道的,用兵,是为了禁止横暴、消除危害,并不是争夺啊,所以仁人的军队,他们停留的地方会得到全面治理,他们经过的地方会受到教育感化,就像及时雨的降落,没有人不欢喜。秦国的军队在进攻楚国之后,及时安排官吏来治理当地,教育感化当地的民众,这就是为什么如今秦人能轻易战胜楚国的原因。”
“秦国因为马服君的缘故,开始行仁义之兵,像这样的军队,近处喜爱他们的善良,远方仰慕他们的道义,兵器的刀口上还没有沾上鲜血,远近的人就来归附了,德行伟大到这种地步,就会影响到四方极远的地方.....”,荀子认真的说道,弟子们坐在他的周围,若有所思的听着老师讲解。
方才发问的弟子,唤作陈嚣,在荀子的弟子里,算是平行端正,为人聪慧的。
在弟子之中,有一位身材挺拔,长脸短须的儒生,他又开口询问道:“老师,秦国四代都有胜利的战果,在四海之内兵力最强,威力扩展到诸侯各国,但他们并不是依靠仁义去从事战争,而只是根据便利的原则去做罢了,我认为这就是秦国的兵力之所以强大的原因,这并不是因为马服君,或者秦国开始兴仁义之兵的原因啊。”
荀子笑了笑,他说道:
“这道理不是你所知道的。你所说的便利,是一种并不便利的便利,我所说的仁义,才是极其便利的便利。那仁义,是用来搞好政治的工具,政治搞好了,那么民众就会亲近他们的君主,喜爱他们的君主,而不在乎为君主去牺牲。所以说:一切都在于君主,将帅是次要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他顿了顿,方才说道:“秦国四代都有胜利,却还是提心吊胆的害怕各国团结一致来蹂躏自己,所以他原先还是衰落时代的军队,还没有抓住根本的纲领,现在你不从根本上寻找原因,而从枝节上探索缘由,这就是社会混乱的原因!”
荀子又讲述了很多,最后方才总结道:“没有马服君,秦国拥有再强大的军队,也不能像商汤,武王那样统一天下!兼并别的国家很容易做到,只是巩固凝聚他很难。齐国能兼并宋国,但是不能凝聚,所以魏国夺走了它。燕国能兼并齐国,但是不能凝聚,所以田单夺回了它。韩国的上党,投奔了赵国,赵国不能凝聚,所以秦国夺取了他。”
“古代商汤凭借亳,周武王凭借鄗,都不过是方圆百里的领土,而天下被他们统一了,诸侯做了他们的臣属,这没有其他的缘故,是因为他们能凝聚取得的土地啊。凝聚士人要依靠礼义,凝聚民众要依靠政策。礼义搞好了,士人就会归服;政治清明,民众就安定。士人归服,民众安定,这叫做最大的凝聚。”
“秦国本来只是有着强大的武力,如今运用马服君的学说,有了可以凝聚士人的礼义,有了可以凝聚民众的仁义的政策,靠这种政治局面来守卫就牢不可破,靠它来出征就强大无比,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称王天下者的事业就完成了。”
听着荀子的讲解,这位长脸弟子点了点头,他唤作李斯,本就是楚人,他的老家在上蔡,就是刚刚被白起击破的上蔡,他原来是在上蔡担任官吏的,后来,因为看到了厕所里的老鼠与仓库里的老鼠,感慨环境对人的影响,于是乎就弃了吏职,去找荀子来增加自己的学识。
最近,兰陵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出征的士卒们,居然回来了,战争虽然还没有结束,可是他们的到来,让兰陵的百姓无比的开心,他们回来之后,就将秦人释放俘虏,又将秦人轻易击败楚人的事情泄露了出去,当然,同时被宣扬出来的还有马服君的那一套理论,于是乎,弟子们因为战事向荀子请教。
荀子再次讲述起了自己仁义之师的理论,在他看来,秦国如今就是转变为了仁义的军队,有了称王天下者的模样,而对于马服君的那些理论,荀子也是赞不绝口,有些时候,他干脆就是拿出了《马服书》来,为弟子们开始讲解。这些时日里,这位老者看起来无比的开心。
因为,原先那个不可触碰的梦想,似乎正浮现在他的面前,一支不伤害俘虏,能够及时的安抚被攻占地区,不伤害当地的百姓,施行教化的军队,荀子做梦都能笑醒了,这不就是他一直所说的军队吗?荀子怎么都没有想到,开始具有他所说的仁义之师的雏形的,居然是一向以残暴闻名的秦国!
而秦人有意在楚国境内所推广的马服书,荀子看过之后,只觉得,这里的大多数政见,都与自己不谋而合,仁政之类的思想不必多说,就是通过统一来结束战争的想法,都跟他一样,荀子就是这么想的!!!
不过,荀子因为自己的想法并没有成型而不敢透露,他害怕自己的想法会引起更大的战乱,会导致更多的伤亡,他只是在教导学生的时候,才会隐约透露出自己的思想,他没有想到,赵括却已经正大光明的向全天下展现出自己的道路来,并且埋头扎进这拯救天下的事业里,不顾一切的为天下而奔波,有些时候,荀子只是摸索着马服书,眼里闪烁着泪光:脸上满是笑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他是做了自己所不敢做的事情啊。
没钱看?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自从一王天下的理论被秦国重用之后,赵括的名声不再像当初那样的洁白无暇,已经有很多人站出来训斥他,有的人认为他是秦国的帮凶,帮助秦国来杀戮诸国之士,有的说他是想要摧毁如今的礼仪规矩,将天下带往毁灭。有的则是担忧他的思想会让天下的战争变得更加频繁,会导致更多的伤亡。
各家的学说大佬都出现,开始谈论赵括所提出的道路,当然,都是攻击的,因为各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拯救天下的办法,如今赵括所说的,显然不符合他们的道路,不是一路之人,自然是要去骂的。诸子百家里,只有农家表达出了自己的赞同,农家的思想不只是重农这么简单。
他们的核心在于顺民心,忠爱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就是农家所想要说的,如今农家都是在秦国,他们支持马服君的学说,并不令人奇怪,令人惊讶的是,名家大佬公孙龙,公孙龙也是出头来附和赵括的学者,至于他用以解释自己为什么支持赵括的那一套理论,众人也听不懂...名家人说话向来如此。
除了他们,其余所有的学者都是在谩骂。
楚墨指责赵括假爱民,实际上却鼓吹战争,意图掀起更大的战乱,想要杀死更多的百姓,儒者们指责赵括鼓动诸侯们篡位,重法废礼,道家训斥赵括主张争,会让天下的局势变得更加的动荡,法家...好吧,法家还在费尽心思背《马服书》呢,某位未来的法家大佬也忙着抄录马服君的言行...
原先威望一时无二,受尽了天下人尊崇的赵括,却忽然背负上了骂名,甚至引得群起而攻之,好吧,这并不会影响赵括的威望,在这个时代,不被大学者骂上几次,是没有资格做圣贤的。若是赵括早生一段时日,或许就能经历一次来自孟子的谩骂,孟子表示:后来人的骂战,简直就跟小孩一样。
直到数千年后,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留着一字胡的大文豪,完美的继承了孟子的功力,骂的同时代的学者抬不起头来。
荀子是唯一没有去骂赵括的大学者,还有可能是儒者里唯一夸赵括的,毕竟,荀子向来就是最另类的儒家圣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荀子坐在宅院内,正在向自己的弟子们讲学,有了赵括开头,荀子似乎也有些不在顾忌了,他将自己所想的大一统学说,还有自己想要施行的大一统仁政思想都坦荡的说了出来,弟子们并没有惊讶,因为平日里,荀子就常常拐弯抹角的讲解这些,弟子里有几个聪慧的,更是早就从荀子的学问里挖掘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
就在荀子讲学的时候,忽有弟子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看着荀子,俯身长拜,这才说道:“老师...我听闻,楚墨聚集了数十人,准备前往赵国,去找马服君...”,听到弟子带来的消息,荀子挑了挑眉毛,停止了讲学,有些不悦的问道:“他们找马服君是想要做什么?”
“我听闻,是准备跟马服君讨论学问...其实,他们可能是要去训斥马服...”
“无父无君的禽兽,也敢如此?!”,荀子站起身来,直接打断了弟子的言语,他气呼呼的说着,又拄了拄手中的拐杖,看着一旁的几个弟子,目光最后落在了他们之中的李斯,他说道:“斯...你可以带上几个人,去拦住那楚墨,好好的与他们谈论....对了..”,荀子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即刻看向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弟子。
“嚣...我记得,你家传公羊高之学说?”
“老师,是这样的。”
“那你一同去吧。”
“唯。”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哈哈~~”
赵政双手紧紧抱着赵括的头,他的手实在太小,又短,双手展开,也只能抓住父亲的两个眉毛的位置,双腿就放在赵括的肩上,赵括本来就高,小家伙坐在这个位置上,简直就是巨人一般,能够俯视所有人,不知道为什么,小家伙似乎很享受这样俯视他人的感觉,就是不肯从他的肩膀下去。
父子两人走在乡野间,并没有带上自己的门客,赵括的门客们此刻大多都已经成家,有了家室。赵母很喜欢为这些人做媒,自从狄率先成亲之后,赵母就为他的门客四处做媒,先是赵傅,赵母为他介绍了一个寡妇。在如今的时代,寡妇再嫁并不会像后来那样受人非议。
相反,证明过自己生育能力,没有在生育中死去的寡妇,是很受欢迎的。赵傅先前有过妻,只是死在了生育时,这个一向不擅长言语的壮汉,面对女人,就更说不出话来,私下里与那位寡妇见面的时候,支支吾吾的,闷了半天,也没有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最后还是人家先开口,说是看中了赵傅,说他老实厚道,是可以过日子的。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狄知道了,随后,就是整个马服的乡人都知道了,赵括亲眼看到赵傅持剑追着狄乱跑...
除却年纪过大的戈,其余人都被赵母安排好了婚事,随后,赵母又开始将目光放在了赵括的弟子们身上,最先就是韩非,韩非听闻这件事,瞪圆了双眼,结巴的症状更加严重,吓得躲在学室里,再也不敢外出。
再次迎来了农忙季节,赵括背着千古一帝,走在了马服的耕地里,迎面所遇到的乡人纷纷向他俯身行礼,赵括也会笑着回礼,这么一路走到了耕地里,这个时代的耕地与赵括前世在农村里看到的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这里的一亩地明显要小于后来的一亩地,因为灌溉技术的落后,耕地还有联系河水的渠道...
赵括也不知该如何称呼这渠道,大概是不能说是渠道的,他们会用锄头来清理掉淤泥,好让水可以灌进农地里,而所谓的争水,在此刻还是存在的。七国之内,唯独秦国不会争水,因为官吏们会认真的帮他们划分,哪一天让谁来用,都是规定好的,赵国这里就不同了,同乡内因为水问题也会发生争执。
不过,最近这种情况倒是没有了,尤其是在马服,或许是因为赵括在这里,这里的百姓大多温和,善良,在对待他人的时候,也常常礼让,并不会发生不和....赵括走到了这里,就看到平公正在清理泥土,通常河水通往耕地的河道是用泥土来盖住的,需要用的时候挖开...平公有好几个儿子,可惜,长平之战后,他的儿子们只回来了一个,而他身上有伤,因为伤势恶化,最终也离开了人世。
他的儿子都死在了战争之中。
平公的妻天天哭泣,在几个月前也离开了人世,只剩下平公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不过,很少会看到平公伤心难过的模样,平公还是一如往常,只是笑着,他信鬼神,他坚定的认为:他的儿子与妻已经脱离了苦难,正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享受着自己的祭祀,不必再去服徭役,不必去打仗,不必忍受分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这对善良的夫妻,还是如此分别了,赵括常常能看到平公喃喃自语,似乎是在跟亡妻,跟儿子们聊着天。赵括卷起了裤腿,快步走了上去,几步冲到了平公的身边,从他手中接过了锄头,平公一愣,双手紧紧的握着锄头,摇着头,说道:“不可..不能这样...您是..”
“请您帮我照看,他喜欢乱跑...”,赵括说着,将小家伙从背上抓下来,递给了平公,平公接过了孩子,还想要说些什么,赵括却已经开始了劳作,平公嘴唇颤抖着,又看了看怀里的小家伙,紧紧的抱着他,小家伙吃着手,茫然的看着正在劳作的赵括,赵括一边忙碌着,一边笑着说道:“您有需要帮忙的事情,找我就好了。”
“就把我当作您的儿子来看待...您是看着我长大的。”
赵括笑着说着,远处的小道上走过几个农夫,他们聊着天,忽然看到了正在劳作的马服君,大吃一惊,急忙跑了过来,就要帮忙,赵括笑着擦了擦汗水,对他们说道:“二三子去忙自己的事情吧,只是一点小事,我自己是可以完成的。”
平公只是坐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赵括忙碌着,他捡起了一旁的桑木杖,轻轻的点在小家伙的身上,口中喃喃道:“马服子,我为您祝福,希望一切灾厄远离,您一定要健康的长大,成为像你父亲,像您祖父那样的人...”,小家伙看着面前的桑木,伸出手来抓,咧嘴大笑着。
“嬴括!!!”
赵母愤怒的看着面前的赵括,赵括浑身脏兮兮的,遍体泥泞,站在母亲面前,低着头,却不敢看他。“我昨日才刚刚洗好的衣裳!你就是要去帮人,就不能先换个衣服嘛?!”,赵母骂道,赵括只是低着头,低声说道:“当时有些急切....我就..我自己洗...”
“我还没死!轮不到你来做这些杂活!”
赵括再次低着头,赵政站在一旁,看到大母训斥父亲,父亲不敢抬起头的模样,不由得咧嘴笑了起来。
“还有你!嬴政!你的鞋履呢?!”,赵母手持木板,愤怒的质问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赵政瞪大了双眼,低着头,认真的看着自己赤裸的小脚,咦?
朕的鞋呢?
“站好!”
听到赵母的训斥,小赵政也是跟着父亲那样站在一旁,低着头,再也不敢抬起头来。
两人就这样站着,赵母嘴里骂着,却拿过赵括的衣裳准备去洗,赵括急忙说道:“母亲...还是让我来帮忙吧。”,赵母哼了一声,低声说道:“说要帮我,却也不找个妻来帮我做这些..我这把年纪,还要亲自来做...”,赵括咳了咳,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成家需要情投意合....”
“你要是开口,想要嫁给你的女子不从马服排到咸阳去??!怎么就没有一个你能看上的呢?!”
在赵母的抱怨之中,赵括捡起了地面上的赵政,急忙逃离了内室。抱着小家伙走出了内室,赵括站在院落里,长叹了一声,对怀里的赵政说道:“要不...就给你找个母亲吧...你大母也需要有个人来帮忙,还有你这里..也需要有人来收拾,你现在跑的那么快,你大母想揍你都抓不住你...”
赵政认真的思索着,忽然,他明白了赵括话语里的想法,他急忙摇起头来,奶声奶气的叫道:“不要!”
两人正在聊着天,忽然看到韩非急匆匆的走了进来,韩非走进来之后,先是去喝了些水,这才来到了赵括的面前,韩非看起来有些担忧,他认真的说道:“老..老师,出事了!”,赵括一愣,放下了小家伙,这才询问道:“什么事?”
“医官的事情....”,韩非说着,顿了顿,方才皱着眉头说道:“有很多完全不知道医术的医担任了医官...”,韩非认真的说了起来,却是地方官吏将新出现的医官视为一个新的晋升道路,一个新的交易渠道,继续举荐送过自己礼物的“好友”来担任...只是让他们拿着一本不知真假的医书就上任,医死了那就是对方不可救药,若是医活了那就是功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赵括目瞪口呆,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还能这样?!医者救人,这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亵渎!!!
看着赵括的脸色渐渐变得赤红,韩非无奈的说道:“信陵君不在邯郸...”
“他不在,我还在!”,赵括说着,又说道:“准备马车,我要赶往邯郸!”,韩非点了点头,医官制度,在赵国的施行并不太顺,首先是要建立医学学室的想法,虽说赵王是答应了,可是施行起来进度非常的缓慢,到如今,连成立学室的具体地址都没有选好,地方的医官制度就更别提了。
“天下的名医也不少...为什么还是不能让他们赶来呢?”,赵括坐在马车上,怎么都想不明白。
“老师...俸禄太低...隶属于县丞,地位也低...我听闻,秦国也施行了这样的制度,他们直接给与医者爵位,普及至乡,他们还都是直接受命于王宫的..能治好很多人的医,可以获得军功提升爵位,并且还开办了医学学室,由老医进行教导,教导期间免除徭役,三年之内,必须要学会,若是老医藏私,就要惩罚,若是怠慢学业,也要遭受惩罚...”
“故而医者多赶往秦国,得到爵位,秦人纷纷入学,刻苦学习...”,韩非认真的说着。
他又偷偷看了看赵括,他发现,赵括的脸上并没有愤怒,非常的平静。
“老师,您不生气嘛?”
“生气?我为什么要生气?秦国施行这样的制度...可以救下多少人啊..若是能一直延续下去,又会有多少百姓因此活命,能预防多少的疾病瘟疫啊...”,赵括笑着,他说道:“救人,这是值得开心的事情。秦国的这项制度若是能取得成果,各国效仿,如此一来,就能救活更多人了...”
赵括正在说着,忽然,他叫道:“停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正在驾车的戈即刻停下了车,赵括站起身来,看向了道路两旁,老远的,他就看到了一批人,其中有老人,有孩子,有青壮,全部都低着头,麻木的朝着前方走着,如此看去,能看到他们身后还有不少的人,远远的,足足有数千人...赵括急忙跳下马车来,朝着他们走去。
“老丈?您怎么会在这里?”,赵括拦住了一位老者,认真的询问道,这位老者,赵括是认识的,当初他曾前往各地去询问税赋的情况,就在列人见过这位老人,当初他还跟这位老人询问过耕地的情况,老人抬起头来,比起当初的见面,老人看起来颇为的憔悴,他看着这个年轻的贵族,愣了片刻,忽然惊醒。
“马服君...”
“马服君?”
“是马服君!”
道路上的行人,一个又一个的抬起头来,看着那阳光的面孔,喃喃着他的名字,所有低下头的人都缓缓抬起了头,看向了赵括的方向,赵括皱着眉头,看着他们,这些人忽然哭了起来,他们念着马服君的名字,朝着他俯身大拜,赵括看着那位老丈,询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人并没有哭,他非常的冷静,他说道:“马服君,您不必担忧...今年大雨,大河泛滥,漳水,滏水,牛首水因此而受到影响....水淹耕地...沙丘,巨鹿,列人,葛孽,邺,平阳..没有幸免的,好在灾害并不大,只有列人受灾最为严重...”,老人说着,言语里满是无奈。
“那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马服山。”
“本该是去巨鹿的,可是巨鹿也遭受到了灾害,只能去马服山了...这是邯郸令的命令..要我们赶往马服山,在哪里耕作,等列人的水退了,我们再返回列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不知为何,赵括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当初赵括还嘲笑过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不断的迁徙灾民,这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可是如今,当他看到当初课本上的事情发生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却感觉到了一种不曾有过的惊惧。
难道各国都是这样处理的?
老人继续说着,按他所说,这并不是第一次,这是他第七次带着百姓迁徙,每次迁徙,都会出现大量的伤亡...寄人篱下,受尽白眼...没有耕地,分配不到耕牛,青壮们在耕地里,几乎累的吐血,倒在耕地里再也起不来,也是时常发生的。而这次,受灾的地区不少,需要迁徙的民众也很多,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足够的粮食。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赵括抬起头来,认真的说道:“请您放心罢,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件事的。”
“有我在,绝对不会让猪狗吃掉人所吃的食物,不会让道路上出现饿死的人...”
老者惊讶的仰望着面前这位目光坚决的青年,阳光照耀在他的脸上,他浑身,仿佛都在闪耀着光芒。
ps: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曰:率兽食人!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赵括令幸带着这些灾民赶往马服,自己却再次赶往了邯郸。
戈挥舞着长鞭,甩出了几个漂亮的鞭花来,他笑着说道:“您现在去邯郸,肯定是见不到上君的...”,赵括有些狐疑的看着他,戈认真的说道:“赵国历代国君,都是勤恳爱民的,若正如那人所说的,大河泛滥,那上君一定是去祭祀了...”,赵括再一次皱起了眉头。
的确是有这样的事情,为了止住大河的愤怒,需要君王进行虔诚的祭祀,宰杀牲畜,乞求河伯等掌管水流的神灵能够平息怒火,放过百姓,当然,地方的官吏也会自动的承担这种祭祀的责任,戈回忆了片刻,又挥了挥鞭,让骏马加快了步伐,这才说道:“百余年前,正如如今这样,大河溢出,漳水泛滥,淹了邺,平阳,葛孽等地...当时的县令唤作西门豹...”
“他发现这里的官吏们勾结在一起,要选出年轻漂亮的女子来献给河伯为妻,来平息河伯的怒火,您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戈笑着问道。
赵括自然是知道,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他很早就知道了,不过,他只是没有想到,这件事的发生地离自己如此近,可他还是没有说破,说道:“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他说那些官吏和巫们为河伯挑选的妻不够漂亮,并且将那些大巫丢进河里,让他们亲自去跟河伯解释..哈哈哈~~”,戈大声的笑着,胡须一颤一颤的,赵括也是笑了笑,戈摇着头,感慨道:“西门豹是一个好官啊...当初马服君还在的时候...是先马服君还在的时候,他曾给我讲述这个故事。”
“先君是很厌恶这些祭祀的事情的,他拜见上君,希望能够效仿西门豹开河渠,不再祭祀,用西门豹的办法来减少水灾,可是没有得到认可,他一直到逝世之前,都对这件事有很大的成见,认为祭祀河伯是毫无用处的事情。”
赵括一愣,有些沉重的询问道:“难道如今,国君也在祭祀河伯吗?还会用活人来祭祀吗?”
戈有些惊讶,他急忙摇着头,说道:“您怎么会这样想呢?国君是那样贤明的人,他们又怎么会去祭祀河伯,做愚蠢人才做的事情呢?”
“那他们祭祀什么?”
“祭祀西门豹...”
“哈哈哈~~”,戈再次笑了起来,胡须乱颤,他摇着头,有些玩味的说道:“当初拆毁了河伯寺庙,杀死了大巫,挖掘渠道,造就了一片沃土的西门豹,怎么也不会想到,百年之后,自己居然变成了河伯,成为了新的祭祀对象。”,戈的黑色幽默,并没有能逗笑其他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赵括看着他的脸,想要分辨他是不是说谎,戈似乎也发现了什么,他认真的说道:“事情就是这样,若是没有灾害,就由当地的官吏们来祭祀西门豹,希望西门豹能保护他们,不让河水泛滥,若是发生了灾害,那就是国相亲自去祭祀了...如今国相在外,应该是要国君亲自前往的。”
当赵括赶到邯郸的时候,终于是看到了那些骑着快马的斥候,他们似乎是带着各地最新的消息,迅速的奔向了城北,赵括知道,那里是假相虞卿的府邸..当赵括来到了王宫的时候,武士们连忙朝着他行礼,随后又去禀告赵王,显然,戈猜错了,国君并没有去祭祀西门豹。
很快,赵括就见到了赵王,赵王看起来有些憔悴,当他看到前来的赵括,眼神闪烁,似乎有些难为情,不敢看赵括,这让赵括有些奇怪,赵王邀请赵括坐了下来,又长叹了一声,方才小心翼翼的询问道:“请问您来拜见寡人,是因为什么事情呢?”
“我听闻,哪怕是乡野的小吏,要事没有公平的征收税赋的才能,他也会造成国家的衰亡,如今赵国设立医官,这是治病救人的重要官职,有的人还是随意的安排自己的亲信来担任这样重要的官职,哪怕他没有能救人的才能,而这件事的影响,大概是可以灭亡一个国家的,他们领取了君王的俸禄,却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这会让那些尽职尽责的人产生怠慢的想法,百姓们因为信任国家而来寻找医官的帮助,却因为医官的庸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不再信任国家,我听闻,兼并一个地方很容易,可是凝聚一个地方却很困难。奸贼们这样的行为,是要让原本凝聚的地方都要散开,是要让赵国灭亡的举动啊。”
“是这样的,寡人该怎么办呢?”,听到赵括的话,赵王先是松了一口气,方才问道。
“请让太医令足来识别这些人,找出那些不懂医术却靠着自己与贵者亲近的关系而担任医官的人...交予董成子来惩罚他们。”,赵括认真的说道,赵王听到赵括说起董成子,又有些紧张了,他紧张的点了点头,说道:“就按您所说的来办。”
“国中的假相虞卿,是个有才能的人,医官的事情,可以交予他来办。”
赵括说着,顿了顿,又说道:“我听闻,大河泛滥,有数万百姓因此而流离失所,您是准备要怎么安置他们呢?”,赵王看着赵括的脸色,低声说道:“寡人已经安排许历来负责这件事,让他去祭祀..妥善的安排灾民...”,他看到了赵括的眉头皱了皱,急忙改口说道:“寡人觉得这样还不够,正准备派人找您来商谈这件事。”
赵括点了点头,又说道:“当初漳水泛滥,水淹没了邺城的耕地,西门豹来治理邺城,他在漳水挖掘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水引来灌溉农田,使得如今漳水附近的诸多土地都变成了肥沃的耕地...自从西门豹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挖掘过渠道了,若是您允许,我想要在牛首水,滏水这里挖掘渠道,再修复当初西门豹所挖掘的渠道..引开大河的水...”
赵括认真的说着自己的想法,赵王只是点着头,有些心不在焉,当赵括说完之后,赵王这才笑着说道:“您说的很有道理,请您来负责这件事吧,寡人会让虞卿来帮助您。”
送走了赵括,赵王这才长叹了一声,急急忙忙的返回了后宫,在大殿之后,也就是赵王居住的地方,一个年不过五六岁的孩子正在跪在地面上,低声的抽泣着,在他的身边,长安君则是在不断的哄着他。赵王皱着眉头,看着他们,冷哼了一声,从他们身边经过,坐在了榻上,只是盯着他们两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偃...平日里,寡人是如何教导你的?你怎么可以...”,赵王咬着牙,又看了看一旁的长安君,眼眸里燃烧着怒火。
长安君一愣,方才说道:“兄,您又何必生气呢?只是孩子之间的玩闹而已,又没有出什么大事...”
“给我住口!”
赵王大骂,又顿了顿,沉默了片刻,方才从一旁找出了木板,走向了那幼童,幼童被吓得大哭了起来,嘴里叫着再也不敢了,就要向长安君那里躲,长安君也是急忙护住了犹子,大声的说道:“兄!是人家先欺负他的!我都派人去道歉了,您怎么还要打他呢?!”
赵王举起了手中的木板,却是迟疑了许久,方才恨恨的丢下了木板。
“下不为例!”
.....
赵括走出了王宫,就看到了早已在等候着他的韩非,这让他有些惊讶,他这次出行并没有带上韩非,韩非牵着一匹瘦马,显然,他是纵马赶来的,他看着赵括,认真的说道:“老师...”,赵括点了点头,这才上了马车,令戈带他赶往虞卿那里,坐在马车上,韩非认真的说道:“幸带来了一批的灾民...”
“他说大河泛..泛滥,还说您想要解决这件事,我知道一个人,他在韩国担任水工,擅长治理河道,政绩斐然,却不受重视...我可以邀请他前来修建渠道...修建渠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韩非认真的说着,赵括瞥了他一眼,自己可是在半路让幸带着灾民回去的,幸不可能那么快就回到马服,韩非显然是追自己来邯郸的半路上遇到了幸...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赵括虽然有心挖掘渠道,改变这样灾年就要迁徙民众的做法,可是要让他来设计渠道图什么的,赵括就做不来了,韩非认识这样的人才,这是好事,韩国的水利专家??赵括一愣,忽然询问道:“你说的那个人,是唤作郑国?”
韩非呆萌的看着老师,问道:“您是怎么知道的?”
赵括当然知道,郑国渠啊,韩国的鬼才君主使出了疲秦计,想要让秦国把心思用在修建水渠上,不要再想着攻打韩国,于是乎,就派出了这位郑国去秦国,上言秦王,修建渠道,嗯...经过郑国这位水利专家的操刀,秦国拥有了一片极为肥沃的土地,天府之国,于是乎,灭六国的速度就更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赵括并不知道,那位想出疲秦计的韩国君王是不是就是如今的韩王,如果真的是他,赵括将不会吃惊,如果是他的儿子,那赵括就只能对韩人表示同情了,如果是他的儿子,那还真是一脉相乘...
韩非认真的说道:“他跟我都是新郑人,只是可惜,空有一身的才能,却得不到重用...老师,其实.实..实..韩.韩国有很多..有才..才能的人,有很多..多很..”,当话题触及韩国的时候,韩非的口吃就会变得有些严重,赵括认真的等着他将话说完。
“可..可是..可是他们..”,韩非说着,又停了下来,眼里满是悲伤。
“非...”
“老师。”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赵括当初背诵过的马说,好在他还记得那意思,也不是很长,至今还能说出来。
而韩非只是呆呆的看着老师,他忽然笑了起来,“老..老师,我想把这篇记录下..下来,送给..给韩王。”
“那韩王可要开心坏了,说不定他会以为自己就是那千里马,只是没有伯乐赏识他呢!”,戈驾着车,笑着说道,他这句玩笑,总算是让大家都笑了起来。赵括想起方才王宫里赵王那诡异的表情,又问道:“邯郸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众人都不知道,只是摇着头,戈感慨道:“应该将狄也带来的...他一定会知道。”
赵括赶到了虞卿的府邸前,果然,那些骑士们都是来到这里,送出竹简,便迅速离开,发现赵括前来,虞卿的家臣恭恭敬敬的邀请赵括进了院落,虞卿正在内室忙碌的处置文书,赵括没有打扰他,只是坐着等他忙完,虞卿忙碌了许久,这才起身,舒展了身子,家臣才告诉他,马服君一直都在等着他。
虞卿有些惊讶,急忙起身,走出来拜见赵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无论是田单,还是魏无忌来担任国相,所有的事情还是压在了虞卿的身上,虞卿就像是一个工具人,两代的国相都直接将本该自己来处置的事情丢给了他,虞卿又没有他们那样多的帮手,故而,这位虞卿大概是全赵国最为繁忙的人,从早忙到晚,是真正的“鞠躬尽瘁”,看着他那通红的双眼,苍白的脸色,赵括都有些害怕。
这也是为什么赵括想要推行新的官职的原因,国相的权力大,责任也大,最初的诸侯国疆域不大,事情不多,让一位国相来负责所有的事情,大概是可以完成的,可是如今,这是要累杀国相...赵国为了分担国相的劳苦,设立假相,可虞卿这位假相就有些惨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范雎那样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处理的很好。
楚国的春申君,都做不到这一点,在处理政事的方面,他不如范雎。
“请您要保重身体啊...不能这样操劳啊..”,赵括有些心疼的说道。
虞卿笑了笑,说道:“这都是我所应该做的。不知道马服君前来拜访,又是因为什么事呢?”
“是为了挖掘渠道的事情。”
虞卿眼前一黑,踉跄了几步,这才稳住身子,有些茫然的看着赵括,沉默了片刻,方才低声说道:“好...请进内室,我们一起来商谈这件事。”
“算了,您还是早些休息吧...我自己过去了解情况,非,你留下来,帮着虞相处理一下政务。”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楚国新王都寿春之内,黄歇双手颤抖着,看着手里的刚刚拿到的最新的情报。
景阳派人来送信,却是告诉了他一件极为荒唐的事情,白起主动释放了那些楚国的俘虏。春申君刚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以为,白起疯了,这十几万俘虏回到楚国,即刻就能再组织成一支大军,继续抵抗秦人,可是当景阳告诉他,这些人已经心向秦人,毫无斗志,一触即溃,甚至还险些在楚军内引起骚动的时候,春申君这才瞬间明白了白起的想法。
春申君看向了放在自己身边的那些竹简,马服君的书,他当然也是读过的,这就是马服君所说的思想战?仁义的军队通过宽恕敌人的做法来让敌人知道自己的过错,以此来避免他们助纣为虐....黄歇笑了起来,秦人?仁义之师?想起来都有些可笑,那些眼里只有敌人头颅的刽子手,什么时候也能被称为仁义之师了?
景阳对这些人的解决办法,简单粗暴,他直接将他们放了回去...让春申君来解决,这让黄歇额头上都冒出了一层冷汗。景阳这事做的不厚道啊,这十几万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鼓吹秦国,这显然是会造成更大的危机啊,何况,自己前不久才宣传秦军的暴虐,对楚人说那些俘虏已经死了。
如今他们活着回来,这会让楚国在民间失去公信力,而那些俘虏的宣传,则就会更快的流传在楚国各地,黄歇揉着额头,可是他又不能责怪景阳,若是景阳不这么做,带着一支遇到秦人就投降,或者逃跑的军队,景阳又该如何保护楚国呢?
黄歇飞速的思索着解决这些事情的办法,最先要做的,就是收走民间的《马服书》,不能再让这种思想继续流传,另外,可以借助各大学派来进行对马服君思想的攻击,至于那些俘虏们...黄歇眯着双眼,心里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事情正如黄歇所想的,在俘虏回来之前,因为黄歇已经定论他们已经死去,故而他们的家人都已经为他们发丧,家里的妻改嫁...俘虏们兴冲冲的回到家里,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面,他们非常的愤怒,当家人说:官府说你们已经被秦人杀死的时候。他们的怒火彻底爆发。
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楚国有六个县城爆发了叛乱,有归来的士卒因为不当言论被官吏抓捕,随即杀官造反...好在,黄歇提前做好了准备,安排在各地的军队,很快镇压了各地的叛乱。楚国民心动摇,众人都在谈论着秦人的仁政,马服君的大一统,以及楚王对他们的欺骗。
靠近南郡,南阳郡的几个城池内,更是出现了民众叛逃,大批的逃亡秦地的事情,楚国的官吏们无比的惊惧,而南郡和南阳郡的郡守,险些乐晕过去了,什么是仁义之邦啊?能让最为眷恋故土的楚人放弃自己的家乡逃到自己这里来,这就是仁义之邦啊!当地的官吏急忙将这些事情禀告咸阳。
而同时,这两地的郡守,也是下令好好对待这些楚人,给与他们耕地,甚至还免除了他们一年的徭役...黄歇是再也坐不住了,急忙也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各地开始出现了对黄歇的谩骂,当初大王想要从秦人手里赎回俘虏,是春申君断定这些人已经身死,不肯赎回,还因此而违抗大王的命令。
这些都是春申君的过错,大王应该惩罚他,罢免他的官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随者这种言论的不断扩散,众人的怒火悄悄从楚王身上转移到了春申君的身上,春申君的门客们纷纷离开,不再愿意为他效力,春申君那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大院落,也因此而变得空荡荡的。又有楚国的几位贤人,攻击赵括的学说,认为他所说的大一统,就是让一个国家来奴役其他的国家,楚人绝对不会去当奴隶!
楚国内无比的动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秦国的使者终于来到了这里。
楚王和春申君单独的召见了这位秦国的使者。使者年纪不大,是一位年轻人,走进王宫之后,他脸上也没有多少的恭敬之色,只是傲然的朝着楚王与春申君行礼,春申君不怀好意的问道:“您前天来到寿春,为什么今天才来拜见大王呢?难道您来到楚国,还有别的使命吗?”
使者笑着说道:“我只是太过劳累,所以休息了两天,我从秦国出发,来拜见大王,可是大王的车架行驶的太快,从陈都一路来到寿春,我这一路追赶,实在太过疲惫。”
楚王当即暴怒,春申君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只是冷冷的看着他。
使者这才说出了自己来这里的理由,秦王仁义,不愿意看到楚国的百姓流离失所,看到楚国的士卒死在战场上,希望能与楚国停止战争,双方议和。楚王还是没有开口,只是看着春申君,黄歇思索了片刻,方才笑着问道:“这是一件好事,秦王既然仁义,想要结束战事,那就应该要与所有的国家议和,我这就派人告知三晋的国君。”
使者摇着头说道:“赵国,魏国,已经答应了大王议和的要求,就只有楚国还没有进行商谈,这就是我前来这里的原因了。”
黄歇指着使者,愤怒的叫道:“您说谎!秦国是想要让楚国背叛盟友!成为不讲信义的国家啊!”
【看书福利】送你一个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书友大本营】即可领取!
使者还是很平静,他说道:“若是您不愿意议和,那就请您继续增派军队,与武安君交战,秦国的将士们因为大王的命令,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军功,因而都渴望能杀进楚国的王都,用您的首级来换取爵位。”,楚王再也坐不住了,猛地站起身来,黄歇却是拦住了楚王,脸上再也没有了愠怒,只是笑眯眯的问道:“我的首级,值什么爵位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升爵四级,赏百金,二十匹良驹。”
“像我这么美的头颅,居然只值这么多嘛?”
使者哑然,再也说不出话来,黄歇挥了挥手,这才让武士们将他带出去,却没有让他们杀死使者,等到使者离开之后,黄歇这才苦笑着对楚王说道:“大王,这个人是怀着必死的决心来的,所以他并不害怕。议和是范雎的计策,如果我们议和,楚国的联盟战略就要被破坏...可若是我们不接受议和...楚国...唉。”
黄歇长叹了一声,方才说道:“这都是我的过错,我已经提前准备好大军所用的粮食,应对秦国的威胁,我错误的认为秦国的目的会是三晋,没有想到他们会大规模的进攻楚国啊...”
“请您不要这么说,您主动的承担了所有的罪名...这让寡人非常的愧疚。”,楚王说着,脸上满是自责,与秦国的全面交战,是楚王的决策,当时黄歇就劝说他,迁都,不要与秦国全面交战,楚国应该要积累更多的战争储备,可是楚王被秦国的挑衅所激怒,一意孤行,黄歇也只好准备与秦国的全面交战。
而如今,这其中所有的罪名,都被黄歇自己承担,国内骂他的人越来越多,常常有醉酒的贵族堵在黄歇的宅院门口谩骂,而他的门客也大多离去,认为春申君不是值得效忠的人,楚王只是觉得,是自己愧对黄歇,如果当初听他的,能够暂时的退让,或许就不会如此。
黄歇原本是有着自己的战略的,先是结盟诸国,随后就该是灭亡鲁国,攻占更多的土地,来增强楚国的力量,重视农桑,积累大量的粮食,武器,操练百姓,方才与诸国讨伐秦国,给与秦国重创,在黄歇看来,如此积累上数年,在诸国内选出一个出色的将领,形成联军来讨伐秦国,秦国是一定会失败的。
黄歇笑着,挥了挥手,对楚王说道:“请您不要这么说,我可以为您而死。何况,如今的这些事情,本就是因为我的过错,若是我将楚国治理的强大,也就不会让您遭受到这样的耻辱...”,黄歇没有再说,他并不想谈论这些事,他皱着眉头,思索了许久,方才咬着牙说道:“还是不能议和。”
“虽然继续战争会让楚国遭受更大的损失...可若是抛开盟友单独议和,就是彻底破坏了楚国的战略。如今议和,在短期内,固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从长远看来,楚国若是再遇到秦国的进攻,因为如今的选择,就再也不会有国家愿意来救助楚国了,我会继续筹备物资,增援景阳,楚国不能议和!!”
楚王点了点头,说道:“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请您削去我的食邑...作为对我的惩罚...另外,请当众训斥我。”,黄歇认真的说道:“若是楚国不接受议和,厌战又缺少粮食的百姓一定会心怀不满,您可以因为这些事情而训斥我...就让他们认为这些事情都是我做的,让他们怨恨我而不怨恨国家。”
..........
此刻的景阳,已经是退回了陈都,而几支偏师,已经退到了更后,秦国不断的进攻,双方在数个城池内爆发了战斗,楚国输多胜少,防线岌岌可危,景阳只能不断的收缩防线,顽强的进行抵抗,白起也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迅速的推进了,不过,秦国还是在保持着对楚国的优势,陈都几乎成为了一个孤城。
像是在岸边独自耸立的礁石,不断的迎接着海浪的冲击,却一动不动。
这座城池,仿佛有着项先将军的英魂守护,楚军站在城墙上,景阳亲自祭祀了在此处战死的楚国士卒,随即开始应对秦人的攻城,白起猛攻三天,也没有能攻下这座城池。昔日项先所站着的地方上,景阳像他那样的站着,两个人的身影渐渐的融合在一起,同样的大吼着,将秦国的士卒高高举起,从城墙上丢了下去!
楚国这边的战事还在继续,而上党的战事,就有些让人看不透了。
秦国在上党经历了数次的失败,王陵并不是魏无忌的对手,或者说,王陵的士卒太少,上党因为被秦国占据的时间不长,这里还没有达到能全民为兵,为秦国死战的地步,王陵只能是勉强的进行防守,他放弃了一些城池,又屡次向秦王寻求增援,蒙武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接近了上党。
可是,令蒙武没有想到的是,魏无忌判断出他前来上党所要选择的道路,居然在半路上设伏,给与蒙武当头一棒,蒙武死战不退,依靠着秦军强大的韧性,愣是守到了王陵的救援,魏无忌这才撤离,退回城内,魏国的增援部队也随后进入上党地区,与魏无忌合兵,双方再次开始了在上党的厮杀。
双方都等来了自己的援军,在兵力上,魏无忌还是占据着一些优势,可是秦国已经再次派出了援军,魏无忌在兵力上的优势并不能保持太久,因为魏无忌的几次重创,王陵选择死守城池,等待武安君的到来,武安君正在楚国打的楚人节节败退,只要等武安君杀崩了楚人,来到上党,那魏无忌便不足为惧。
就在双方厮杀了一段时间之后,景阳因为伤亡太大,后勤道路又被秦国骚扰,故而主动放弃了陈都,退守巨阳...而白起再一次,打进了楚国的国都。在打进国都之后,白起进行了休整,随后再次以偏师出击,继续在楚境的推进,而自己,却是统帅一支军队转进韩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这是将韩王吓得够呛,韩王急忙请求各国救援。
魏无忌因为王陵死守的缘故,在上党找不到突破口,用大量的炊烟迷惑住了王陵,而自己却是偷偷带着主力大军转军进韩国,此刻的白起已经攻下了韩国不少的城池,就在白起赶往新郑的道路上,忽然遭遇到了魏无忌的主力大军,魏无忌无比的开心,终于,他是成功的伏击了一次白起!
然而,白起高超的指挥艺术,并没有让他遭受太大的损失,随后,他便与魏无忌在韩国内交锋,韩国的民众再一次迎来了灾难,四处逃亡,魏无忌与白起多次的交战,因为有着兵力上的大优势,竟是与白起互有胜负,数次击退了白起,而王陵这个时候方才知道魏无忌居然带着主力赶往了韩国,这让他气急败坏。
他赶忙带兵前往增援,结果再次被魏无忌精准的伏击,白起的经典战术,被魏无忌如此熟络的运用出来,倒是让白起有些吃惊。
景阳在此刻,也是即刻发动了反攻,楚国大军疯狂的进攻,趁着白起不在,再次将秦人逼退到了陈都,这一次,守城的人却是变成了秦人。
而此刻再次经历失败的王陵,被夺走了将军的身份,被押往咸阳。
由郑安平来接替他的位置,继续带领上党大军。
白起给与郑安平新的命令,不要理会韩国的魏无忌,直接从上党进攻赵国!
郑安平并没有因为成功接替王陵的位置而兴奋,他很害怕,因为他看到了王陵的下场,亲眼看到王陵因为屡次的战败,战损大于斩首而被押进囚车,他所统领的上党偏师,同样也是没有足够的首级,于是乎,他将目标放在了丹水之外的赵国....或许,该弄些首级...以免落到王陵那般的处境。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郑安平带着军队渡过丹水之后,并没有急着去攻占城池,反而是在沿岸悄无声息的进行部署,众人都不是很明白他的想法,上党军在这次作战之中,可谓是丢尽了脸,数次败给魏无忌,就连主将都因为作战不利而被带走,当然,他最大的过错还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魏无忌的踪迹,使得白起遭遇到了魏无忌的伏击。
故而,当郑安平受命带着大军渡过丹水的时候,高级将领们都是有着自己的想法,要么就是趁着赵国各个城池如今没有兵力驻守,直接攻占这些地区,要么就是...杀死“抵抗”的暴民,来获得足够的军功,不求能够得到赏赐,在战后不被追究过失就好。可是,郑安平似乎并没有在意这些,他只是将士卒驻扎在丹水沿岸,甚至都不敢攻占附近的城池。
“将军,我听闻,擅长射术的勇士,拉满了强弓,就要即刻将箭矢射出,命中目标,若是一直拉着满弓却不松手,双手酸痛,随后又因为酸痛而颤抖,所射出的箭矢就会从目标的身边飞过...如今您带着一支充满斗志,想要洗刷耻辱的军队,渡水作战,就如一张拉满的强弓,您又为什么要迟疑呢?”
将领们跪坐在郑安平的面前,有一位将领认真的对他说道。
郑安平皱着眉头,他心里的确是很纠结。他知道这些将领们为什么这么急着出战,他们是怕战后遭受责罚,被削减爵位,对老秦人而言,爵位就是一切!他们在这次的战事里,屡次败给了魏无忌,各部士卒减员严重,在战后进行清算时,若是他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功劳,那就是要被问罪的。
郑安平当然也害怕,作为主将,若是真的问罪,那他就是第二个需要站出来背负过错的人。可是,他又不敢放肆的进攻赵国,郑安平能在范雎最为落魄的时候发现他那被隐藏起来的才能,他自然不是一个愚笨的人,反而,他活的很谨慎,事事都喜欢考虑到极致,这也是他比王稽更快得到范雎提拔的原因。
他在秦国活的很谨慎,也不会像王稽那样刻意的去提升自己的爵位,这是一个惜命,又不是非常在乎权力地位,只是想要享福的人。他并不想因为战事而被问罪,可是他也不想轻易的丢掉自己的性命,渡水攻赵,这是白起的命令,他必须要遵从,可是渡过丹水之后是否要强攻赵国的城池,是否要杀死抵抗的赵人,白起可就没有明说了。
郑安平瞪大了双眼,茫然的对那位将领说道:“我不明白您的意思,我迟疑了什么呢?”
那将领看着他,无奈的长叹了一声,他从不曾见过如此愚笨的将军,同样都是魏人,他和应侯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这些时日里,郑安平傻乎乎的模样,可是将大多将领们都气的够呛,就是王陵在的时候,也不是很能看得起他,都是令他去造营地,做饭,这还是看在应侯的颜面上。
就是押运粮食这样的事情,王陵都不敢交予郑安平来做。王陵离开之后,听到郑安平接替他成为将军,是急忙想要阻止的,就是在被士卒们押着上路的时候,他都是大喊着不可,无比的惊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将领无奈的说道:“请您发兵赵地...如今赵国各地空虚,正是进攻的最好机会,若是能够攻占这些地方,一定能迫使魏无忌回援,他就是不救援,也能动摇他的军心,这就是立下大功了!”,郑安平笑着,点了点头,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如此啊,好,我这就写信询问大王...”
“什么?询问大王?”,将领瞪大了双眼,喃喃的说道:“还没等到大王回信,我们就要因为战事失利而被抓去了...”,他长叹了一声,方才说道:“将军,不能询问大王,这会耗费太长的时间,还是趁着赵人不知道,尽快进攻吧...”,郑安平严肃的说道:“我怎么可以自作主张呢?若是破坏了武安君的部署,那不就是大罪嘛?”
“这样,我写信询问武安君,根据武安君的命令行事!”
郑安平又说道,众人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是答应了他,这才走出了营帐,刚刚走出营帐,这几个将领就开始愤怒的谩骂了起来,作为老秦人,对于郑安平这样从魏国空投到他们头上的人,他们还是不喜欢的,尤其是他在表现得如此愚蠢之后。
“多好的机会啊,赵人都不知道我们已经渡河,在这时候强攻...军功唾手可得,竟是遇到了这样的主将。”
“呵,他是应侯亲自举荐的,还是不要这样说。”
送走了这些将领,郑安平这才坐了下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感慨道:自己怎么会遇到这样愚蠢的将领们。白起交给郑安平的命令里只有渡河让魏无忌回军,可并没有仔细的说渡河之后的打算,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白起并不想惹上麻烦,赵国存在着一个大麻烦,天大的麻烦。
拿到这封命令的将军,第一个想的都是攻占城池,杀死那些抵抗的人,造成更大的声势来吸引魏无忌回援...郑安平知道,这样的举动完全就是自杀,秦王有多痴迷马服君,秦人都知道,马服君的言行到达秦王手里之后,就会立刻下发各地,成为秦吏们学习的新教材。
郑安平也曾读过马服君的书,他很清楚马服君厌恶什么,若是自己在赵国屠杀抵抗者...他觉得,马服君只要一封书信,就能让秦王砍了自己的脑袋,前不久,秦王才定下仁义之师的言论,就连被抓的那些赵国,魏国的俘虏,都被送了回去,武安君杀进韩国,甚至都没有理会当地的韩人。
在这种时候,去杀良冒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故而,郑安平这才又给白起写信,想要得到白起的命令,若是白起让他杀,那自己可以杀,因为这是白起的军令,自己服从军令而已,若是白起让自己看着办,或者暗示自己去杀,那自己就看不懂他的暗示,这就好了。武安君虽然可怕,可自己身后也有应侯,倒也不害怕他的报复。
郑安平想着,又乐呵呵的下令在河岸扎营,要防止魏无忌渡河强攻。
将领们只是骂着他的愚蠢,却又不敢违背,秦人哪怕知道将军的命令不对,也不会出来反对,只能埋头执行,因为反对就是死罪。秦国最苛刻的就是军法,毫不留情,例如军中有个赵子龙,在没有主将命令的情况下冲出敌阵砍了敌人的大将回来,将军或许会夸赞他的英勇,但是随后就会按着军法将他处死。
秦律绝对不允许将士们特立独行,也不许违背将领的任何命令,除非是他让你投降。
不久之后,白起拿到了郑安平的竹简,郑安平向他询问,该如何行事。
白起笑了笑,亲手书写了一封命令,令斥候送去。
得到了白起答复的郑安平,顿时开始了对赵国的进攻,白起告诉他,攻占各地的城池,不许杀害城内的百姓。郑安平忽然出手,各地求援的书信飞速赶往邯郸,廉颇带领亲自在邯郸操练的士卒气势汹汹的杀向了丹水,双方在中牟一带遭遇,廉颇大败,急忙后退,郑安平惊了,吓得都不敢追击。
将领们屡次请求进军,郑安平这才再次出击,出人意料的,廉颇再次战败,逃向了长城,郑安平实在是不敢相信,当初就是这家伙跟武安君在长平对峙??
就在郑安平带人杀向赵长城,准备围攻邯郸,迫使魏无忌回军的时候...他后路被抄了,原来,廉颇令副将装作主力,让他佯败,勾引郑安平深入,而自己却是带着主力直接切后,等郑安平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廉颇堵在了长城之外的安阳,进退不得,惊恐万分。
廉颇的士卒远少于郑安平的大军,故而,郑安平试图从北方突围,从长子返回上党,奈何,他的突围部队并没有杀出廉颇的包围圈,廉颇通过分割战场,利用有利的地形,在各地都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几乎是按着秦人打,廉颇还有意的放出突围的秦军,直接将秦人大范围的分割成了三分,使得他们互相断了联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若是别的军队,被切断与主将的联系之后,大概率是直接奔溃的,可是秦军不同,没有了郑安平这个主将,还是能跟随在裨将,都尉的身后,继续作战,廉颇先是集中军队,直接吞掉了分割出来最为薄弱的那支秦师,随后,他正要吞掉郑安平的另外一支偏师的时候,就有郑安平派出的使者被带到了廉颇的面前。
“什么?他要投降??”
高大的廉颇看着面前的使者,目瞪口呆,秦人也会投降嘛?
秦人大多不会投降,因为,投降的后果很严重,秦国施行连坐制度,若是战死,说不定还由孩子来继承爵位,可若是投降,不仅会削掉爵位,连同近亲同乡,全部都会连坐...接受最严重的处罚,因此秦国的军队是很少会投降的,自己战死了不要紧,可不能害死了自己的家人...
至于投降的将领,除却他们的近亲同乡门客,还有举荐他们的人,与他们亲密的好友,都会受到惩罚。秦国的将领若是想要投降,底层的士卒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他们不愿意因为自己的投降而使得家人遭难,因此,在变法之后,带着整编的军队直接投降的秦将,几乎是不存在的。
正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这些,廉颇方才惊讶与郑安平想要投降。他看着面前的使者,这位使者操着一口流利的赵语,却又带着些魏国的口音,大概是郑安平的门客,廉颇微笑着扶起了他,说道:“郑安平真的想要投降?”,使者认真的点着头,又说道:“不过,其余将领是不会同意的...”
使者认真的解释了起来,原来,投降是郑安平的想法,而秦国的其余将领们,对此不知情,士卒们更是如此,投降是重罪,郑安平也不敢开口劝说,故而借着派人来打探赵军虚实的理由,派遣自己来找廉颇将军...廉颇眯着双眼,对于这位使者的言语,他是一个字都没有相信。
使者又说道:“我家主与将领们商议,准备在后日凌晨佯攻北方,实攻南方...”
廉颇笑着款待了使者,这才令人送走了他,他虽然不相信郑安平,可还是没有放弃部署,他在所有可以突围的道路都部署好了军队,并且要求他们随时注意秦人的动向。
当天色渐渐明亮的时候,忽然从西方传出喊杀声,秦人并没有在后天从南方突围,而是在使者返回的当天凌晨,就从西方突围,只是,廉颇很快就带着大军赶到了这里,郑安平惊慌失措的站在戎车上,指挥着大军猛攻,当他看到廉颇的戎车碾过一个又一个士卒朝着自己杀来的时候,他猛地丢下了将旗,抱着头大叫道:“我投降!!投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因为将旗倒下,秦人并没有能爆发出什么战斗力,就被廉颇轻松的击败。
郑安平笑眯眯的站在廉颇的面前,若不是他被捆绑了起来,还以为他是来做客的呢。
“郑安平...您派出使者说秦军后天凌晨从南方突围,为什么秦军却是在昨日从西方突围的呢?”
“后天??南方?!”,郑安平吃惊的看着廉颇,他摇着头说道:“不对啊,我是派人说十六日凌晨从中牟方向突围..这是怎么回事?我的门客说错了?!”
郑安平说着,有些惊惧的对廉颇说道:“这肯定是我的门客不愿意让我担负投降的骂名,故而如此,请您宽恕他的罪行吧..”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