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扬起头来,大笑着,笑了许久,他这才抽出了短剑,走到了郑安平的身边,一把割断了他身上的绳索,这才说道:“您说的对,您的门客是个贤人啊...请您跟我去见上君吧。”
郑安平沉默了片刻,方才挤出了一个难看笑容,说道:“好。”
ps:我一直觉得秦国的连坐法是很坑爹的制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就在双方交战的时候,廉颇还没有完胜对手的时候,赵人也是半点没慌。
他们有说有笑的忙碌在自己的耕地里,谈论起秦人来,只是不屑的说道:“马服君在,他们是不敢靠近的。”,赵括的存在,给与了他们极大的自信,或者说是安全感,这些时日里,赵人吹嘘着马服君,当初范雎所说的秦人只害怕马服子的言论,更是广泛的传开。这是秦国的国相亲口所说的,怎么会有假呢?
赵括也知道战况距离自己越来越近,这段时日里,他眉宇之间的忧愁,也是越来越多。幸运的是,自己的到来,的确也给这些时代带来了一些好的变法,起码,秦人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听说他们在楚国甚至放走了十几万的俘虏,秦王亲自写书信,告诉赵括这个好消息。
秦王在书信里表示,寡人非常的赞同您的看法,只是身边没有人可以进行咨询,总是容易犯错,若是您能在寡人的身边,秦国一定会成为仁义的国家,善待所有的庶民,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的大一统盛世啊。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一位唤作郑安平的秦人攻进了赵国,廉颇再一次请战,赵王询问了赵括的看法。赵王不太喜欢直肠子的廉颇将军,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如今赵国的诸多将军,就只有廉颇,还不是封君,就连乐间将军,从燕国回到赵国之后,赵王都是想直接给与他食邑,让他成为封君的,廉颇这个上卿在这些封君之中,就变得有些尴尬。
赵括觉得,其实廉颇只要开口,给赵王好好的讲述自己这些年里的功劳,赵王是一定会给与他同等待遇的,赵王虽然不喜欢廉颇,可是绝对不会想要让廉颇离开赵国,从前就有被廉颇当面羞辱的大臣,找到赵王,让他赶走狂妄的廉颇,结果赵王直接急眼了,将那位大臣一顿训斥,赶出了王宫。
只是,廉颇不愿意如此,他就是要靠着自己的功劳,来从赵王那里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赏赐,故而,这些时日里,廉颇对于战事非常的积极,他来负责邯郸郡的百姓操练,他做的很认真,用了一年的时间,将那些刚刚长大的年轻人,从战场上回来的老卒,都凝聚在了一起,还常常带着他们合军大操练。
他一直期待着能立功的机会,当得知郑安平前来的时候,廉颇将军非常的开心,急忙请战。赵括告诉赵王:真正贤明的君主不只是要懂得招纳贤才,还要懂得给与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赵王这才令廉颇将军召集邯郸各地的士卒,出战秦人,他也做好了准备,若是廉颇战败,就让马服君上场。
就在这个时候,赵括迎接了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
客人来自于秦国,这是一位穿着朴素,为人和善的老者,老者身边站着不少的弟子,这位老者是庞公的朋友,他唤作展,是农家如今的领袖,他在得到了庞公的邀请之后,带着自己的弟子们,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一路靠打草鞋,编席子获得路钱,千里迢迢的来到了马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赵括热情的接待了这位老者,老者并没有荀子那样的魅力,荀子依旧是赵括在这个时代看到过最有魅力的人,他就是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也足以让不认识他的人心怀敬重,不敢放荡无礼,老者并没有荀子那样的颜值,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老者,若是他与马服的那些老农站在一起,也不会有人能发现他们的区别。
老者的脸上总是带着和善的笑容,他的弟子们大多也是如此,看起来憨厚而又朴素,因为他们的友善,赵括的门客们也非常的喜欢他们,难得,连戈都没有说他们什么,狄好奇的坐在一旁,一动不动的盯着他们猛看。赵括与老者坐在了院落内,弟子们也各自坐了下来。
“老丈,若是知道您要来拜访,我一定会亲自驾车去接您,怎么能忍心让您这样的长者遭受旅途的劳累呢?”,赵括说着,展摇着头,认真的说道:“怎么敢劳烦您呢?我也要感谢您,因为您的缘故,我才能看到这一路上的耕地的情况啊...”,展说着,便又说起了自己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他所说的,也并不是只有耕地的情况,还有当地农民的情况,他笑着说道:“赵国各地的庶民说:因为马服君的缘故才得到如今的处境。像您这样有着尊贵的地位却能爱遭难的庶民的人,我是没有遇到过的,我听闻,您不向自己食邑里的百姓收高昂的赋,拿着他们所缴纳的赋购买耕牛,制作农具,分发给当地的官吏...”
老者忽然站起身来,朝着赵括俯身长拜。
赵括大惊,急忙起身,也是俯身长拜,说道:“我不敢接受老者的大礼,请您不要这样。”
“我听闻,您著书来劝说各地的君王重视百姓,行政不要耽误农时,还计算各地的税收,想要减轻税赋,减少徭役...”,老者说着说着,忽然流下泪来,他只是笑着,又不断的擦拭着泪水,他说道:“我太开心了。”
在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在思索着拯救天下的办法,在阶级关系发生转变之后,有反映不同阶级利益的学派纷纷诞生,在劳动者的方面,墨家代表着小手工业者的思想代表,杨朱学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则是下层农民的代言人。
许行是楚人,他与孟子生活在一个年代,他或许是看到了底层农民的悲剧,他带着弟子们,徒步走向了各国,他们穿着简陋的衣服,风餐露宿,他们赶到别的国家,不要赏赐,不要官位,他们只是希望能得到一块耕地,可以进行劳作。当然,他们在本质上还是学者,他们分为两派。
一派是研究农业技术,总结农业生产技术经验,想要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另外一派是面见君王,希望君王能任用自己的政治思想的,农家的治国思路包括: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重农抑商,减轻税赋徭役,爱护百姓等。这两派,在孟子的时代,是政治学派更有名气。
在后来,秦国变法,也是采用了农家所提出的诸多治政理念,这使农家迎来自己的辉煌,奈何,到了如今,更受重视的却是研究派,也就是研究农耕技术的。老者缓缓讲起了农家这些时日里的发展,当秦国变法之后,苦苦寻找未来道路的农家,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们急忙赶往了秦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秦国几乎是采用了他们所有的农业思想,从耕战到重农抑商...事实证明,农家的学问,的确是很好的,秦国迅速强大了起来,耕作与战争结合,越大越强,可是农家没有能开心太久,因为他们发现,在绝大数政治思想完成的前提下,那些最底层的农民的悲剧,并没有结束。
他们还是一样的苦。
农家如今的带头人,老人展,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让农家痛苦的时代里。他年幼的时候,曾看过无比绝望的农家在秦国找到了希望,那种欣喜若狂的模样,绝望的农家在秦国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商鞅变法的时候,借用了很多农家的思想,农家集体入秦,开始了默默无名的奉献。
当展渐渐长大,农家却已经笑不出来了,底层的农民还是在承受着灾害,苛政,他们有了自己的耕地,可以自己开垦,可是一年的耕作,也只是能让他们勉强填饱肚子,若是遇到了灾害,那就是灭顶之灾,高亢的税收和徭役,还有无休止的战争...展带着一批绝望的农家弟子,依旧穿着最为简陋的衣裳,心里装着数百万在苦海里挣扎的农夫,寻找着一条看不到的道路。
展改变了农家的思想,或者说,他做出了突破,农家的思想从如何让国家重视农业,渐渐变成了如何该让国家重视农民,当初被孟子痛斥,与孟子合不来的农家,在此刻却采用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农家不再对君王说:请您重视农业发展。他们说:请您低下头,看看那些疾苦的百姓,请您看看他们有多辛苦,请您怜悯他们。
展提出:统治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巧取豪夺,不能剥削百姓,要减轻赋税,轻徭薄役,同时要注意节约,不能穷奢极欲。农家最重要的思想,人人平等的劳动,却已经被遗忘,因为他们发现,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只是,他们的这些思想,并不曾让任何人低下头来,看一看庶民,于是乎,农家再次提出了新的学说,那就是赈灾,他们发现灾害通常是压垮农民的最大力量,故而,他们提出了统治者应该防止灾害,救济灾民,对于不同的灾害,他们也拿出了不同的办法。
赵括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老者,衣着简陋,脸色黝黑,干裂的双手...他身后站着的那些年轻人,他们大多也是如此,哪怕是听着展说起了农家的困境,他们的脸上也只是带着笑容。赵括有些肃然起敬,想着这些人,这些不在意官职,不注重享受,只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底层庶民困境的人...他心里有些震撼。
是他想的有些简单了,他本以为,农家只是一些想要革新农耕技术的科研人员,没有想到,他们同时还是一批真正想要救下天下人的圣贤。
圣贤并不是只有他们,这个时代从不缺圣贤,无论是过去,是现在,还是未来。有很多这样的人,抛下了一切,为了自己心中的世界,在痛苦之中前行...就是一个后世里默默无闻的农家,在进行深刻的挖掘之后,都能得到如此多金灿灿的宝物,其他的学说就更不用提,每个学派,都是有着说不清的圣贤,和他们留下的瑰宝。
一个伟大的文明,就是在这些先行者的痛苦的血汗之上打造出来的,他们弯着腰,扛起了一个伟大的文明,血与汗低落在地面上,他们就这样扛着文明的高塔一点一点的抬起,使得这个伟大闻名最终伫立在世界的最高峰。看着面前的哭泣的老人,赵括真的很想伸出手来抱抱他,尽管这与礼法不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您带给了我们希望...还是有人在意庶民的,还是有人能亲自下地耕作的,我们的学问,不是无用的...”,老者不断的擦拭着眼泪,他抽泣着,他实在太开心了。这种喜悦,伴随着这些时日里的心酸,对未来道路的怀疑,使得老者有些失态了,弟子们纷纷劝慰着他,老者摇着头,捂着双眼,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老丈..您的学说并没有错误,无论是体恤底层的农民,还是不剥削百姓,这都是对的,不过,只是凭着劝说,是没有办法推行的,我在前些时日里与弟子们拟定了关于税赋的一本书,详细的计算了耕地与税收的关系...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律法而做准备的,用律法的形式来固定税赋,这比游说要更加可靠...”
“您所说的,也都可以如此,由律法来规定统治者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律法来让统治者节俭,爱惜民力...我一直所说的,一个国家的意志并不是君主的意志,国家是所有统治者的意志体现,而一个国家内没有触犯律法的自由人,是属于统治者的,农民是国家中最多的群体,他们的既得利益也应该最重要的意志体现...”
展惊讶的抬起头来,翻来覆去的,想要找到笔墨,不知什么时候,却发现远处有个呆萌的年轻人正在提笔记录,展也就只好认真的听赵括继续讲述,这一天,两人从农民的根本谈论到了未来的趋势,从土地的拥有制度谈到了耕作技术...老者越听就越是激动,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像个孩子一样手足无措,拉着自己的弟子们,眼神无比的明亮。
老人站起身来,他面色严肃,朝着赵括俯身长拜,说道:“谢谢。”
赵括笑着,有力的双手抓住他的手臂,将老人扶了起来。
赵括伸出手来,抱了抱这位老者。
他低声说道:
“谢谢。”
ps:找到的资料越多,心里的敬仰也就越多....没想到,写本书居然让我的情绪起伏这么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展从不曾如此的开心过。
这些时日里,他脸上便看不到除却笑容之外的什么。赵括的所作所为,竟是那么的符合农家的想法,他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这次想要进行的防灾,都与农家思想不谋而合,展认为,马服君是神农赐予他们的圣贤。而马服乡邑,或许是因为赵括的缘故,大家都习惯了亲自下地耕作,也习惯了友善的对待百姓...这里,简直就是农家的理想之地。
没有沉重的赋税,没有繁忙的徭役,农民乐呵呵的在自己的耕地里劳作,偶尔路过的马服君的门客,也不会欺辱他们,有说有笑的跟他们聊着天,马服君甚至还常常下地来帮助一些家里没有青壮的老者,农家的弟子们,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理想之国,他们很快就忙碌了起来。
他们开始帮着赵括来勘测周围的耕地,农家有可以改善耕地的办法,按着展的说法,土地是可以进行优化的,他们通过淤泥来改善干涸的土地....赵括对于这些东西是一窍不通的,故而虚心的向展请教,两人常常会徒步走到很远的耕地里,亲自探查这里的土地质量。
只是过去了几天,赵括便带着展赶到了列人等受灾地区,列人地势要低一些,水聚集在道路上,展卷起了裤腿,拿下了鞋履,就跳进了水里,赵括也是连忙走下了马车,这水灾并不是赵括想象之中的洪水灾害,并没有看到房屋都被水淹没,牲畜淹死的画面,所看到的水,也只是聚集在几个小洼。
其余地方,只是湿润,并没有水,地面都已经变成了淤泥,走在这泥泞地里,小腿以下,全部变作漆黑。水已经退去了,只是留下一些泥泞,当然,有些房屋还是倒下了,有些地势更低的地方,则是变成了一片大洼,处处都是湿淋淋的。展看着这些,无奈的感慨道:“水,旱,风雪,疾病,蝗虫,这就是祸害百姓的五害。”
“五害是危害百姓生活和生产的重大灾害,因此,一个贤明的统治者想要巩固自己的同之,当务之急再于扫除五害...尤其是水灾,这是最严重的。”,展说着,又朝着远方看了看,对赵括说道:“这里今年算是不能耕作了...这里积水太过严重,我看近期内这里还会有暴雨...”
他摇着头,感慨道:“您说修建渠道,是可以施行的,可是修建渠道,是非常耗费民力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手,物资,若是赵国国君能够全力支持,动用两个郡的百姓,则可以在四年内完成。”,赵括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我听闻韩国有一位擅长修建渠道的人,我已经派人去邀请,或许他有办法。”
展点了点头。
两人继续开始探查周围的灾害,就在赵括带着展来进行勘测的时候,狄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他是骑着快马赶来的,也不顾泥泞,直接快步跑到了赵括的面前,脸上满是笑容,戈嫌弃的看了他一眼,方才对身边的赵傅说道:“他肯定是又打听到了什么消息。”
“少君!廉颇将军大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秦国的郑安平投降了!”
狄咧着嘴,大叫着,周围那些门客都有些惊讶,廉颇将军出征还不到几个月,怎么就取得了胜利?不过,知道廉颇大胜的消息,他们的确也是变得开心了起来,狄迎着众人的目光,认真的说起了战局:“廉颇将军留下偏师装作主力,故意败给秦人,引诱秦人深入,自己却是直接切断了秦人的后路,又烧毁了他们的粮食...”
“秦人被围困在山坡...进退不得,廉颇将军在安阳大败秦人,郑安平投降!”
狄说起战事来,就好像是在讲述故事,他说廉颇驾车直接冲进敌人的阵型里,一把抓住郑安平,使得郑安平投降,赵括肯定是不信的,狄所说的,信个大概的脉络就好,细节是完全不可信的,纯粹胡说八道。只是,赵括认真的听着狄的讲解,却觉得这打法有些熟悉...这怎么像是白起会做的事情?
如今天下的英豪们,治国者都是学习马服君的思想,而征战者却是都开始效仿白起的打法,自从赵括认真的解析了白起的兵法,并且将白起的运动战,歼灭战公布与众后,这个天下的白起就多了起来,虽说可能达不到原版白起的境界,可是围点打援,运动之中消灭敌人,都是学的有模有样。
“双方的伤亡如何?”
赵括开口就是询问起了伤亡。
“赵军伤亡不大,只是损失了两万多人,秦人被杀了很多,也被抓了很多,我听闻,廉颇将军带着这些俘虏,郑安平,正在赶往邯郸...”
“唉...”,赵括长叹了一声,没有再说话,狄又说道:“邯郸里非常的热闹,具说上君准备亲自前往迎接廉颇将军,还有郑安平。”
“还有更重要的消息。”,狄咧嘴笑着,看着众人,又说道:“我听闻,这位郑安平,是因为范雎的举荐,方才成为了秦国的将军,如今他投降,这是死罪,秦国的律法,举荐的人犯下了错误,举荐他的人同罪!”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秦军在赵地的失败,使得秦人震惊,他们已经很久没有遭受过这样的惨败,而更让他们惊讶的是,郑安平居然投降了!无耻的投降了!这在秦人看来,无疑是最大的罪行。白起最先得知了这个消息,知道秦人在赵地的惨败,他眼里满是怒火,他实在不理解,带着那么多的精锐,到底是怎么会溃败的如此迅速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这郑安平,难道是个完全不懂兵事的?
他先前给郑安平下令,可不是让他去围攻邯郸,也不是让他擅自进军,只是让郑安平攻打附近的城池,给魏无忌造成压力,之下可好,因为郑安平的冒进,反而是给白起带来了威胁,廉颇若是再次出兵,直接攻占上党,四国联军直接将秦人围困在韩国,那就是对秦人的威胁了!!
就在这个时候,屡战屡败的景阳包围了陈都,只留下了一道缺口,随后他亲自参与了攻城战,以夺回王都的名义,展开了陈都的疯狂进攻,景阳身负二十余创,终于是带着士卒攻上了城墙,秦人被迫撤退,景阳从秦人手里夺回陈都之后,又迅速朝着城阳,上蔡等地发动了进攻,汝水之岸,再再再一次落在了楚人的手里。
形势逐渐对秦国有些不利,而秦人撤退之后,聚集在邓城,秦国的大军终于是汇集在了韩国,楚军在东南,三晋联军在北,从两个大方向形成了对秦人的压迫之势。
秦国,咸阳
秦王看着面前的范雎,范雎跪坐在秦王的面前,弯着身子,保持着向秦王下拜的姿势,他是来向秦王谢罪的。范雎原先是正坐在宅院内,攻读最近被送来的马服君的学术成果,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门客们匆忙的冲进来,告诉了他一个令人惊惧的消息,郑安平降赵。
范雎手里的竹简顿时掉落在了地面上,张目结舌。
这对范雎而言,真是一次无妄之灾,当初曾救下他,又得到他举荐的郑安平,就这样轻易的投降了,甚至说,是他害死了数万跟随他入赵的将士,范雎险些晕厥,呆愣了片刻,他就来到了王宫里,跪在了秦王的面前,请求秦王将自己连坐处死。秦王看着范雎那绝望的面孔,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秦王站起身来,走到了他的身边,伸出手,却是用力的将他扶了起来。
“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击败诸国之人,这些事情,还是等战事结束之后再说吧。”,秦王说着,范雎明白了秦王的意思,戴罪立功,将四国联军击败,消除这件事的影响,范雎握紧了双拳,却是说不出话来,那种许久不曾出现过的羞耻的感觉,再一次遍布全身,此时此刻,他仿佛不是在王宫,而是在魏国的国相府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几个人将他按在地面上痛殴,无论他如何解释,求饶,都没有人信任他,没有人怜悯他,他被按进溷蕃,有人朝着他身上便溺,往他身上唾弃。范雎忽然干呕了起来,就在秦王的面前,他捂住了喉咙,痛苦的干呕着,秦王被吓了一跳,急忙伸出手来,抓住他的双手,询问道:“范叔?您怎么样?”
范雎清醒了过来,茫然的看着面前的秦王。
“范叔..没有关系的,寡人会派人去砍下郑安平的首级。”,秦王认真的说道。
范雎摇着头,开口说道:“秦国的连坐法,是商君时就定下的,臣举荐郑安平来担任将军,他又犯下这样的罪行,我必须要接受一样的惩罚,秦国以律法治理国家,若是您不惩罚我,国人就会非议您的行为,这样做,违背了秦国的制度,这是不对的,请您责罚。”
秦王笑了起来,他说道:“寡人听闻,讲究崇高道德的人,不去附和那些世俗的偏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去同国人商量。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如果能够使国家富强,就不必去沿用旧有的法度。如果能够是百姓得到益处,就不必去遵循旧的礼制。您在秦国,这是能使国家富强,是对百姓有益处的事情,违背制度又如何呢?”
范雎沉默了片刻,秦王却是认真的问道:“请问击破诸国的办法?”
范雎的脸上,终于没有了方才的绝望,他迅速的思索了起来,回答道:“楚国已经因为那些返回的俘虏,变得混乱起来,虽然黄歇禁止马服书流通,又将所有的罪过都承担了下来,可是这并不能阻止什么。楚国严重的缺少粮食,百姓们已经没有了活路,臣想要派人进入楚国,借用黄歇反对议和,不顾百姓等罪名...在楚国内引发更大的混乱。”
“楚国的百姓也是经历过操练的,他们只是缺少军械,缺少一个带领他们的人..”
“楚国的贵者们痛恨黄歇,这也是可以利用的,只要我们私下里与这些人议和,呵呵,就能看到楚国高层的内斗。”
“而在魏国,若不是因为平原君,魏王是根本不会允许魏无忌来带领魏国军队的,臣会想办法再扩大魏王与魏无忌的仇恨,让魏王对平原君也生出忌惮之心来...只要魏王能不听从平原君的建议,魏国大军,不攻自破,魏王才能不足,却总是喜欢亲自下令来指挥大军..”
“赵国目前是没有什么办法的,赵国势头正盛,不过,臣在赵国是有人的,他一直都在想办法来引起魏国内部的混乱,施行让马服君入秦的谋划,臣给他写信,让他不顾一切的引发他所安排好的矛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至于韩国...哈哈哈,臣这就给韩王写信。”
果然,范雎很快就走出了那种低沉,迅速的开始了自己的谋划,秦王也是大笑了起来,说道:“还好您提前在各国都做好了部署,不然,武安君想要击败诸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这次,范雎却没有再诋毁白起,他认真的说道:“也只有武安君,才能如此淡然的面对四国之联军,还能打出优势来。”
“若秦国只是有臣,是没有办法击败诸国的,臣所能做的只是协助武安君来为您击败敌人。”
秦王笑了起来,握着他的手,认真的说道:“寡人有范叔和武安君,所以全天下也没有可以让寡人惧怕的。”
两人再次坐了下来,秦王这才认真的询问道:“在赵国执行您的吩咐的人,如今如何了?”,范雎笑着,认真的说道:“他做的很好,他找到了一个很轻易就可以利用的蠢物,我听闻,他让这个蠢物白白的背负了不少的罪名,这个蠢物正在按着他的谋划行事,魏无忌,他是回不到赵国了。”
“只是,如果让他现在就去执行,逼迫马服君入秦的谋划,可能就要拖延一段时日了。”
“哈哈哈,无碍,马服君,迟早都是寡人的!”
“赵丹那样的君主,不配!”
ps:就看谁能根据这点对话,将前些时日里发生在赵国的事情联系起来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我听闻,魏无忌在韩国,带着赵国,魏国的勇士,接连击败了王陵这样的善于带兵的将军,使得秦国的大军只能驻扎在新郑之外,不能击破诸国。应侯送给我书信,他说:战事紧急,请您尽快完成我所吩咐的事情。”
“仲父,我们安排的人还没有磨快兵器,没有喂饱战马,没有给战车上油,匆忙的进行,恐怕会失败。”
“这件事,无论成败,魏无忌都不可能继续待在邯郸,去执行吧。”
“唯。”
..........
楚人喜欢穿赤色的衣服,戴着高高的冠,衣裳上绣着精致的飞禽,挥动着衣袖,就仿佛是一只只高傲的凤凰。楚人有着别样的自豪,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有着不一样的浪漫,楚人很喜欢唱歌,无论是看到美丽的景色,或者是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子,他们都喜欢高歌一曲,诉衷肠。
楚人性格刚毅,却又不像咸阳人那样严谨,楚人生**漫,却又不像邯郸人那样优雅。
楚国疆域辽阔,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总是以不同的腔调唱着歌,耕作流汗。道路上偶尔行驶过商贾的牛车,商贾也会笑着与他们和歌。可惜,持续了两年的战争,摧毁了所有的一切,有很多的楚人死在了这次的战争里,陈都,上蔡,城阳等无比繁荣,车水马龙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了一片废墟。
这里已经没有什么活人了,别说是人,就是连条狗,飞鸟,也都找不到了。
在经历了秦人与楚国的数次争夺战后,这里成了生命的禁区。当然,除却这些前线地区,在楚国的其他地区,也再也听不到百姓的歌声,老人们颤颤巍巍的走在耕地上,看着因为没有人收拾而长满了荒草的耕地,弯下腰来,想要拔掉那些荒草,只是,他已经很老了,他在丢下拐杖之后甚至都没有办法前进。
老人们望着这些荒废的耕地,哭泣着,即使他们忙碌了一年,也没有能忙完,所种下的耕地不过三四十亩,而这是不够缴纳税赋的,甚至,就算不缴纳税赋,也是不够他们一年所用的,看着身边骨瘦如柴的孙子,小家伙并没有能明白大父的苦衷,他只是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说道:“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老人将手握成拳,用力的打着自己的脸,崩溃的大叫道:“你吃了我吧...吃了我吧。”
年轻人不是在战场上,就是在道路上,春申君为了这次的大战,征召了很多的战事,其余人,也要帮助去运输物资,为了能支援前线,春申君又征收了几次赋....楚人死伤无数,而不幸的是,因为暴雨,楚国有多处城池遭遇了水灾,而有更多的楚人直接将自己投进了河流之中,他们已经活不下去了!
楚士们也并不能松懈下来,不是去投军,就是拿出自己的粮食储备来支援战场,而那些失去了门客,失去了家臣,几乎失去了一切的士,则是穿上了自己最为鲜艳的衣裳,亲自驾车,站起身来,风中长袖飞扬,士高歌:“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也有士人拿出了自己的家业来帮助那些受灾的百姓,看着这些已经苦难折磨到麻木的百姓,低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就在这个时候,各地都出现了些人,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楚人,说是从上蔡逃来的,他们诉说着国君不顾百姓的生死,不愿与秦人议和的事情,又说着他在寿春看到的那些达官贵人,救济百姓的粮食,全部都被他们吃的干干净净,在这之后,他们就是说起各国的起源,我们根本就不是楚人,只是我们的国家当年被楚国灭亡而已!
当这些言论从民间到达贵者耳边的时候,有些贵者选择了痛下杀手...而另外一些人,却是直接拿出了自己的家产来,分给了附近的百姓们,在百姓感激涕零的时候,他们认真的说:我想要带着二三子成就大事。
楚王五年,九月。担任东陵县公的贵族左司氏聚民叛乱,一时间,竟是连下数城,在他之后,楚国各地都相继涌现出了叛贼,有的人是因为活不下去,春申君命令他们派人支援战场,送去粮食,可是他们已经一无所有,而如果完不成春申君的命令,又会被处死,只能愤怒的拉起了大军,杀向寿春。
也有的只是觉得如今是最好的时机。楚国内王族与公族的战争,就从不曾停歇过,楚国的贵族叛乱是非常多的,因为他独特的政治制度,使得国内封君的实力非常的大,甚至到如今还拥有私兵,对于这些封君,从春秋时期开始,历代楚王都在想办法削弱,也有很多贤才进行变法,可是都不能说是很成功。
前一个想要变法收拾旧贵族而失败的还是屈原。
楚国是真的乱了,各地都涌现了叛军,他们往往是讨伐春申君的名义起兵,楚王大怒,只能命令景阳分出一股军队来镇压国内的叛乱,因为叛乱的缘故,给景阳运送粮食也不再像往常那么的顺利,景阳的大军出现了缺粮的情况。可怜的景阳,可谓是焦头烂额,只能令一只偏师前往讨伐叛军。
而白起并没有放过这个混乱的时机,趁着景阳缺粮分兵,白起令蒙武猛攻楚军,双方大战,而白起算准了魏无忌会来救援,他亲自设伏,等待魏无忌的援军...果然,魏无忌误以为白起正在领军攻打楚人,急速行军,在半路上遭遇到了白起的伏击,三晋联军大败而退,失去了三晋联军的支援,景阳再次溃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景阳收拢残兵,驻扎在安陵到阳夏之间,以便更好的与三晋联军进行交流,形势有些清晰了,白起驻扎在阳翟,魏无忌驻扎在新郑,楚军则是遍布在安陵,阳夏。可以说,景阳还是很聪明的,他直接将战场从楚国转移到了他国,也算是减轻楚国本土的损失吧,白起这一战,抓住了四万俘虏。
很快,阳翟再次传出了秦吏们高亢的声音,当他们谈起了马服书的时候,被俘虏的赵人懵了,白起下令,区别的对待这些俘虏,被俘虏的赵国士卒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吃的,喝的,住的都与其他俘虏不同,秦吏对他们也非常的热情,还常常询问他们马服君的事迹,再结合手中的书籍来为众人分析。
俘虏营内,赵人抬起头来,笑着说道:“因为马服君的缘故,二三子才保住了性命啊。”
被捆绑在一起,吃不饱饭的魏人嫉恨的看着这些赵人,愤怒的骂道:“嬴括是通贼的小人,赵人都是无耻的匹夫!”
顿时,赵人就冲上来,将这个魏人按在地上痛打。
战俘营变得混乱了起来,站在高坡上的白起冷冷的看着战俘营里的混乱,看着秦人帮着赵人痛打那些被俘虏的魏人,这才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了,放走这些人吧。”
这些俘虏离开了白起的大营,便朝着新郑赶去,就是楚人也不例外,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主力在哪里。一路上,赵魏双方还是屡次爆发出了矛盾,秦人送给赵人一些兵器,让他们用来防身,于是乎,在打斗之中,赵人杀掉了不少手无寸铁的魏人,哪怕有楚人帮忙,魏人也打不过有武器的赵人,他们只能忍着屈辱,咬着牙,一声不吭的来到了新郑。
只有韩人,吓得浑身哆嗦着,看着双方大战。
魏无忌站在新郑城头,拿出了酒袋饮了一口,这才看着那些站在城门口,在经过核查之后一一走进城内的士卒。毛遂就站在他的身边,这位毛遂是平原君的门客,为人有辩才,有胆魄,于是乎,平原君就将他举荐给了魏王,并且成为了魏国军队这次的统帅,他注意到魏无忌那紧紧皱起的眉头。
#送888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公子并不开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我也不知道...”,魏无忌摇着头,这些人活了下来,并且回到了新郑,这本该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可问题是,白起放走他们,并不是出于仁心,他是赵括的好友,赵括也曾给他说过仁者的军队,在魏无忌等将领看来,所谓的仁义的军队,其实就是善于攻心的军队,能够感化敌人,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景阳的遭遇,魏无忌也已经知道了,白起通过一些溃兵,愣是杀的楚军一触即溃,魏无忌长叹了一声,这些人短时间内,怕是不能再上战场了,他正在想着,忽然听到城内有人惊呼了起来,他一愣,猛地丢下了酒袋,冲下了城墙,新郑之内,返回城内的魏人与赵人厮杀了起来。
“赵人通敌!”
“他们杀了我们的人!”
当魏无忌来到这里的时候,双方是出现了不少的伤亡,魏无忌刚刚赶到这里,周围的将领们即刻出来控制自己的军队,很快就镇压了这次的风波,无论是赵人还是魏人,在看到魏无忌之后,都仿佛是找到了主心骨,魏人是非常信任自己的这位公子,信陵君在魏国,是有很名望的。
当然,赵人也会相信自己的统帅,故而,双方几乎是同时前来诉苦,说着自己的委屈。
魏无忌听了片刻,随即,脸色变得很是难看。
一个擅长包围歼灭的将军,如今却变成了攻心的高手,只是区别的对待俘虏,就加大了赵魏联军的隔阂,甚至,魏无忌还有些束手无策,若是责罚赵人,那因为他魏国公子的身份,白起肯定又会大做文章,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做,那魏王那边,只怕也不会允许自己来担任联军的统帅...
魏无忌眯着双眼,忽然,他大笑了起来,摇着头,大声的说道:“这是白起的攻心之策啊,二三子看不出来,我却是能看懂的,他故意区别对待双方的俘虏,就是为了让赵国与魏国的士卒自相残杀,他也好趁着这混乱,攻下新郑...”,魏无忌认真的看着众人,问道:“二三子怎么能做出这样让朋友伤心,让敌人高兴的事情呢?”
魏无忌将话题从惩罚直接转到了白起的奸计之上,控诉了一番白起的罪行,又劝说众人不能搞内斗,这才吩咐将领们好好款待这些回来的俘虏们。
只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有赵人说:魏无忌本来就是魏国的公子,他就是要帮助魏人欺负我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而在大梁,有人对魏王说:魏无忌帮赵人故意杀害魏国的军队,他就是想要削弱魏国的实力,方便他以后带着赵国的大军攻打魏国。
魏无忌很快也就发现了军中的混乱,魏人与赵人相遇,眼里都是怒火,因为魏无忌的缘故没有爆发,而强行压下的矛盾,在爆发出来的时候,会更加的恐怖。魏无忌不得不承认,白起变得更加恐怖了,就是马服君在这里,也未必会是白起的对手,因为在白起的面前,马服君也失去了唯一的优势。
当然,马服君的仁义是真的仁义,而白起的仁义只是为了更好的杀人。
他还是在杀人,只是,自己的剑不沾血而已。
秦国有一位出色的将军,有一位优秀的国相,还有一个能任用他们,控制得住他们的君王,所以,秦国不惧怕任何敌人。范雎的几个计策,成功的让诸国都变得混乱了起来,而白起也抓住了这个机会,直接将战场上的劣势变成了优势,再次让诸国联军不敢走出城池。
而在这个时候,赵括正在忙着救济灾民。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魏无忌变法最重要的基层官吏制度,逐渐成型,在得到了赵括的全力支持下,各地的反对者也不敢再动手了,正如魏无忌所想的那样,赵括是一个有力的变法支持者。他吩咐董成子将那些迫害新官吏的人抓起来问罪,有了赵括的参与,赵王也不能再庇护那些亲信了。
赵豹等人,在面对赵括的时候,也就不敢做出过分的举动,当然,他们还是反对变法的,这一点并没有改变,他们整日都会找赵王来控诉变法的祸患,而赵王却总是笑呵呵的让他们去找赵括,这些事情,都是马服君在负责,跟寡人有什么关系呢?
赵国总算是有了一套有用的基层官吏制度,虽然稚嫩,却还是能起到些作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因为魏无忌的出征,目前在赵国内施行变法的人已经变成了庞煖。变法向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魏无忌在施行变法的时候,就是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除却来自赵豹的直接或间接干涉,在本身的可行性上,也是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最严重的就是人才问题,无论多么出色的官吏提拔制度,都是需要人才的。
赵国原先的基层官吏们,大多都是郡县官的亲信,门客。如今想要任用有才能的人来接替他们的位置,这当然是好事,可问题是,得有可以接替他们的人。赵国不像秦国,秦国有学室,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秦吏来,赵国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魏无忌选择从乡野寻找那些受人尊敬,有贤名的人。
魏无忌先前找来赵括进行变法的决裁。
而这些难题自然也就需要赵括来帮忙,赵括告诉他的解决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建立像秦国那样的学室,来专门的培养人才,这算得上是长远之计,而另外一种,就是召集各国的人才。赵国本身的人才储备不够,看着赵王身边似乎是人才济济,可实际上,基层官吏却是惨不忍睹的。
赵括发现,若是要撤掉那些官吏们自己安排的亲信门客,赵国只怕是要出现大量的空缺,根本没有人才能够补上漏洞,而赵括所提出的“考核”的办法,的确是能选出不错的人,可是这有什么作用呢?选出的那些人根本不足以填补空缺啊。
赵国的贵族官吏,是可以被理解,是可以被谅解的。因为赵国只有这些贵族,才是懂得书写,能认字,可以治理地方,带兵打仗的精英,不只是赵国,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人的危害,而是他们的位置没有人可以代替。秦国算是最特殊的,他是打破了这种贵族官吏制度的,虽然上层依旧是贵族把持,可是基层上已经看不到贵族的身影了。
各国涌现的贫苦的人才,士,也就是小贵族,他们通常是聚在大贵族的身边,形成一个利益团体,故而会出现战国四公子这样的得到数千小贵族追随的大贵族。赵王任免大贵族来担任郡守,县令等位,这些大贵族就会自发的将围聚在自己身边的小贵族安排在地方基层上,如此一来,各地都有足够的官吏了。
秦国是给与庶民一个可以成为小贵族的办法,准确的来说,他们不是小贵族,他们是吏。
赵括所施行的考核,看起来是筛选小贵族里的有能力者,实际上,是想将这些小贵族从大贵族的身边拉过来,让他们直接效命与赵王,划清与大贵族的界限。这对赵国的小贵族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本来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能来跟随大贵族从而获得权力,获得地位,又何苦放弃这些去参加什么考核呢?
只有一些不受重用,想要证明自己的士,方才参与了考核,而这些不依附大贵族的小吏,在赵括没有参与进来之前,下场是很凄惨的,赵王并不能给与他们保护。比起这些小贵族,赵王更看重大贵族....这种根深蒂固的制度,并不是简单的考核就能改变的。
变法的阻力不是来自于赵豹,赵豹就是什么都不做,变法也未必就能成功。自从孔子之后,知识不再被贵族所垄断,庶民也有机会学习,也有机会能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可是,那些获得知识的庶民,就不再是庶民了,他们成为了新的小贵族,或者是成为了新的为庶民散播知识的学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这一点,赵括无法改变,只有全民教育的时代,这种知识垄断权才被瓦解,科举制都不能说是完全打破了这种精英阶级对知识或者对官职的垄断权。贵族,门阀,世家,豪强,地主,乡绅....在赵括看来都是差不多的,唯一有差距的可能就是道德水准了,这个时代的贵族基本上还是要脸的。
因此,魏无忌向各国发出邀请,不是邀请那些大贤,而是邀请士,只有这些外来的士,或许才能不依附大贵族,成为真正的吏。
实际上,赵括并不在意这些地方官吏是效命于赵王还是他们的上级,赵王都不在意这一点,赵括又何必在意呢?只是,赵括在意百姓的生活,有很多残暴,没有才能的士通过依附权贵的办法来欺辱百姓,逼杀百姓,这才是赵括所重视的,故而,他还是将心思放在了监察制度上。
救济灾民的事情,李鱼可以完成,而探查水灾的事情,有展来帮忙。
赵括自然也就有时间来推进变法,他的大量时间都是跟着庞煖来制定监察制度。韩非帮了虞卿几天,就回到了马服,为赵括的其余弟子们来讲学,他来代课,赵括还是放心的。变法里的底层官吏提拔,和监察制度,都没有能在赵国施行,庞煖也有些着急,秦国就能办成,赵国用同样的办法来施行,怎么会完不成呢?
没有什么人来参与考核,各地的基层官吏制度倒是变了,可是上任的大多还是原先的那些人。监察制度是成立了,各地都准备要派往大臣去进行监察,可是没有人愿意来担任这样的位置,赵王找来几个他信得过的大臣,想要委托这件事,可是这些人却都拒绝了,甚至还有因为觉得自己不能完成赵王的吩咐而自杀的。
没有人去地方上进行监察,空有一个制度,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魏无忌所留下的难题,魏无忌倒是按着赵括的描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基层官吏制度,里正,里典,里监门,再到亭长,啬夫,游徼等等,几乎就是照抄了秦国的基层官吏制度。不过,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只能是原先的小官分配到这些位置上,而这些人因为对魏无忌的反感,并没有能发挥出新制度的优势。
只有那些被魏无忌所安排下去的,从考核里得到提拔的官吏,方才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
监察制度同样如此。
庞煖摇着头说道:“赵国之政,愈发的混乱,这都是地方官吏因为反对变法而做出的事情,因为监察制度还没有完备,还有赵豹等人的庇护,所以他们也不害怕信陵君会治罪,他们有意的怠慢政事,甚至是为了破坏变法而乱政!!”,庞煖眯着双眼,认真的说道:“这些时日里,信陵君一直在委派来自诸国的士来任吏..可这样下去也不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还是得要建立学室,有足够的人才,就可以抛开这些旧官吏,完成变法。”
“成立学室,这是当然要做的,可是要培养出足够的人才,这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啊...而他们如此怠慢政事,故意破坏,变法本来是为了让赵人过得更好,这样一来,却是违背了初衷...”,赵括说着,缓缓站起身来,活动了活动身子,难怪这么长的时间里,魏无忌都没有能完成变法。
赵国的国力,不对,是基本国情不允许这样的变法,赵国没有培养官吏的手段,官吏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培养官吏的制度更是如此,赵国有的只是一帮子反对变法的贵族,要通过这些贵族来完成变法...赵括苦笑了起来,他心里是越来越开始敬佩商鞅等变法者了。
真不知道当初的商鞅是如何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一切...大概,他是在建立了学室等制度之后,再去推行的这些吧,唉,时间啊。
庞煖看着自言自语的赵括,并没有开口去打扰他,赵括皱着眉头,徘徊在室内,来回的走动着...看着他沉思的模样,庞煖心里却变得平静了下来,若是真的有人可以完成变法,那不会是魏无忌,也不会是自己,一定会是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庞煖心里对赵括有着别样的信任。
赵括忽然停下了脚步,他看着一旁的庞煖,认真的说道:“我们犯了一个错误。”
庞煖惊讶的看着他们,却不明白他的意思,赵括即刻走出了内室,又令戈驾车。
“我们去哪里?”
......
平阳君赵豹正坐在府内看着书。赵豹平日里,还是个和善的人,他很喜欢结交那些有才能的人,可是他并不能像平原君那样礼贤下士,他有着自己的傲气,这反而成了他不如平原君的地方。但是赵豹并不理会这些,他没有别的什么爱好,他也不喜欢奢华,他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安静的内室里,大声的朗读竹简。
令人有些惊讶的是,这位平阳君酷爱儒家之学说,他跟荀子还是多年的朋友。每次坐在室内,大声的读着圣贤的言语,他总是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魏无忌离开之后,庞煖接手变法,又有赵括虎视眈眈,赵豹也就没有再做什么事情。他坚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是有利于赵国的,赵王迟早会明白这一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马服君的理想太远,赵国走不到的,魏无忌乱搞,只会造成更坏的结果。魏无忌眼里并没有赵国,他是因为回不到魏国留在了这里,他总是以自己救下了赵国而沾沾自喜,他在赵国变法,只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能力,并不是为了赵国!
赵豹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他的赵国,这是赵氏的赵国。
赵豹正在读着书,忽有门客闯了进来,读书声戛然而止,赵豹有些不悦的看了他一眼,这才放下了手中的竹简,门客有些慌张的说道:“马服君来了。”
赵豹的门客们自从被赵括殴打了一次之后,心里就对他有些惧怕了,故而如此的混乱,赵豹一愣,丢下手中的竹简,起身骂道:“七月那厮,定是又惹了祸!你急忙去王宫,请上君派人来...”,说着,他就急急忙忙的走出了内室,刚刚走到了院落里,就看到赵括正在跟自己的门客们聊着天。
看起来,并不是来找自己问罪的。
“马服君...”
“平阳君。”,赵括行礼拜见,赵豹这才松了一口气,急忙回礼拜见,方才笑着上前,拉着赵括的手走向了内室,赵豹并没有因为先前赵括将他摔倒而生气,他对赵括非常的热情,将他带进了内室之后,赵豹也不询问赵括的来因,而是与他寒暄了起来。赵豹向赵括询问他母亲的时候,赵括方才明白,原来赵豹跟自己的父亲,是认识的。
并不是寻常的点头之交,是真正有交情的。
没钱看?送你现金or点币,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免费领!
赵豹认真的说起了当初的赵奢,又看着赵括,说道:“当初他屡次跟我说:括为人张狂,却没有什么才能,若是他犯下大错,请您救下他...如今看来,却是他有意戏耍啊...”,对于赵奢的行为,赵豹显然是不能理解的,这简直就是谦逊过头,若是赵括这样的人也是没有什么才能的人,那自己这些人又该如何自处呢?
他如此一想,隐约又觉得赵奢在骂自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他跟赵括说了很多跟赵奢的趣事,赵括只是认真的听着,聊了片刻,赵括这才说道:“我这次来,是想请您来帮忙的。”,赵豹一愣,方才笑着说道:“您说吧,我会帮助您的。”,赵括这才认真的说道:“请您来主持赵国的变法。”
“咳咳~~”,赵豹剧烈的咳嗽了起来,这才瞪大了双眼,询问道:“您说什么??”
“变法对赵国而言,并不是坏事,变法是我所提出的,我看到赵国各处的官吏,为人残酷,没有怜悯之心,只是靠着郡县官员的举荐,便胡作非为,不按王令收取税赋,抢占百姓的耕地,靠着耕牛来勒索庶民...”,赵括顿了顿,这才说道:“您是赵国的封君,他们这样的举动,迟早会让赵国走向灭亡,如果赵国灭亡,您还能拥有如今的富贵吗?”
“我所在意的,并不是自己的富贵,我在意的是赵国,这就是为什么我反对变法,却不愿意向您出手的原因。我之所以反对变法,是因为变法根本无法施行,若是不许郡县官吏举荐,要罢免他们所举荐的官吏,魏无忌能找到足够的人来接替他们吗?通过考核才能的办法,来召集一批没有才能,对上君没有忠诚的人,这难道不会让赵国灭亡吗?”
“魏无忌是魏国的公子,他根本不会去顾忌这些,我们这些人围聚在上君的周围,帮着他治理各地,这些人里也包括您,难道您就没有合适的门客可以去帮您的?我听闻您身边有李鱼,有韩非这样的贤人,难道您就不想举荐他们吗?赵国的君王不用赵国的贵者来治国,这是可以的嘛?”
赵豹似乎早就憋着一股不满的情绪,直接将自己所恼怒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至于那学室,学室会造就大量的官吏,而这些官吏与上君无亲无故,难道他们治理赵国会比我们这些赵氏要更加的上心?会对上君更加的忠诚?”
赵括认真的听着,直到赵豹说完了,这才摇着头说道:“我的变法并不是要罢免那些被郡县官所提拔的小吏,也并非是要用他国人来替换赵人...我是要筛选这些官吏,留下他们之中有才能的人,赶走那些危害赵国的人,我的监察制度,也不是为了巩固变法,监察制度就是变法,监察制度就是为了督促官吏,不许他们作恶,鼓励他们勤政。”
ps:我听闻,真正的读者不会去催促作者更新,而是会投出自己所拥有的推荐票,月票。可是如今二三子只是想着催促我更新,却不想着投票,这就像是举起鞭子来驾驭战车,却又不给拉车的战马足够的粮食,难道这是君子可以做的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正当赵括认真的阐述自己的想法的时候,院落内忽然变得喧嚣了起来,赵括有些惊讶的看向了屋外,赵豹也是如此,赵豹站起身来,急忙走出了内室。有一群武士正急急忙忙的走进了院落里,这些都是守护王宫的武士们,带领他们前来的正是服侍赵王的宦者令扑。
扑虽担任宦者令,可他并不是阉人,相反,他高大强壮,善驾善射,深得赵王的喜爱,赵括将他理解为赵王的贴身保镖。他站在院落内,狄站在他的面前,抬着头,用鼻孔盯着面前的扑,两人站的很近,盯着对方,一言不发,气氛有些不对,扑与他凝视了片刻,不屑的冷哼了一声,便直接从狄的身边绕过去,想要前往内室。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狄转身,伸出手来,在他的胸口上一推,扑发出暗哼,后退了一步,看向狄的眼里有些惊讶,狄还是拿鼻孔盯着他,瓮声瓮气的说道:“没有马服君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进入!”,戈站在狄的身后,也是不悦的看着扑,老头已经做好了动手的准备。赵括吩咐李鱼帮助地方官吏救济灾民,李鱼带走了幸,赵傅,王樊等人,却留下了戈和狄。
这两位便跟在了赵括的身边。赵括忽然来找平阳君,随后这些人又气势汹汹的冲了进来,戈,狄自然是将这些人当作了敌人。
扑看了狄一眼,这才看向了狄身后的戈,比起蛮横无理的狄,这位老者似乎要更和善,知礼。扑傲然的对戈说道:“我是宦者令扑,因为上君的命令前来,不知道您是谁?”
“我是你大父!”
“你敢辱我?!”,扑顿时就急了,就要朝着这个小老头扑过去,狄猛地抓住他的肩膀,侧身一甩,居然是将这位五大三粗的勇士在空中转了一圈,重重的落在了地面上,狄直接就将膝盖抵在了他的胸口,压得他动弹不得,这才对周围的武士们叫道:“不许靠近!!”。
那些王宫的武士们都是震惊的看着这一幕,他们是知道扑有多能打的...没有想到,居然如此轻易被那蛮子所制服。
扑脸色赤红,瞪大了双眼,凶狠的看着狄。
“狄!!”
赵括大叫道,狄一愣,看向了身后,赵括皱着眉头,说道:“放开他。”,狄讪笑着站起身来,又伸出手来一把将扑拽了起来,看着面前羞愧难当的扑,赵括看向了赵豹,赵豹有些尴尬,他当然知道这些武士为何而来,还不是他先前跟上君求援,他急忙开口说道:“他是我所叫来的,是为了告诉上君,变法的事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赵括看着周围那些武士,又看了看扑,笑着点了点头。
他走下来,对扑认真的说道:“请您不要怪罪,的确是我下了命令,不许任何人来打扰,这是我的过错...我向您道歉..”,听到赵括这么说,扑急忙俯身行礼,说道:“不敢。”,赵括这才亲切的邀请扑进来详谈,赵豹尴尬的笑着,拉着扑走进了内室,过了片刻,赵豹这才将赵括送出了府邸。
“我今天算是明白了...上君说是有多么尊敬您,可是真正出了事,他还是会帮平阳君,那个扑,根本就不是为了听什么变法而来的,他带了那么多的武士,显然就是要护住平阳君...”,狄在半路上反应了过来,开始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戈驾着车,瞥了他一眼。
“您看出来了?”
“是啊..”,狄点了点头。
“那您可真的聪慧。”,戈说着,继续低着头赶车。
狄笑了笑,忽然又觉得有些不对。
“您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只是夸您聪明呢,赵王不用您来担任国相,实在是可惜了。”
赵括又回了一趟庞公的府邸,让他做好准备,这才又驾车返回了马服乡邑,在他离开后之后,赵豹便召集了各地的贵族。庞公原先还不知道赵括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自信,觉得变法可成,可是只是过了一段时间,各地的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方官吏们一改原先的模样,纷纷开始投入到工作里。
赵豹开始负责考核的事情,有大批辞官的旧官吏,有名望的士,纷纷前来,参与考核之后被分配到各地,赵国的地方行政系统所出现的空缺很快就被填补上,拥有了更多的官位,这对贵族们而言,是一件好事,他们鼓励自己的士去参与考核,通过之后,再由赵豹出面来安排在自己的身边,这对他们而言,只是多了一道流程而已。
当然,赵豹做事还是比较认真的,那些完全没有才干的,甚至都无法通过最简单的考核的,被他一顿训斥,数个人因为羞愧而自杀,这极大的提高了赵国官吏的平均素质,随后,监察制度也迅速落实,几个赵氏的大贵族成为了各地的刺史,帮助赵王来监察地方,整顿吏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还是有人对这些感到不满,可是这些表达了不满的大贵族,却很快就被剥夺了爵位,贬为庶人...这是赵豹所下达的命令,赵豹居然开始主持变法,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有几个支持变法的大臣,对赵豹参与变法的事情很是不开心,因为赵豹所进行的变法,只是一种妥协。
各地的官吏还是由贵族们所举荐,监察他们的官吏还是可能会偏袒他们。
可是不能否认的是,魏无忌进行了两年的变法,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地方政事开始正常的运作,在施行了效仿秦国的基本官吏制度后,成效是巨大的,先前的赵国,官职体系非常的落后,甚至连县城,乡,里的划分都不明确,而如今,情况就不一样了。
马服被归为乡,隶属邯郸县,由王樊来担任乡啬夫,赵傅来担任游徼。当初那些跟随赵括的门客们,也都被赵豹任命到附近,担任亭长,里正之类的官吏,赵括先前询问他们,是否有愿意担任官吏的,多数人还是想要留在赵括的身边,只是一批人是愿意担任的,至于王樊,赵傅,那是赵括所举荐的。
因为王樊心里的确是怀着治国的志向,而赵傅是一位知道律法,认字,打过仗的人才,赵括那么多门客,只有赵傅是最适合担任武职的,幸,狄这些人不认字...李鱼,明,戈是不愿意当官。
赵国各地都相继进行了抉择,县乡的识别,则是庞煖亲自制定的,这位老者去过赵国每一个地方,对赵国各地也非常的熟悉,他有着自己的办法,按照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程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在设定明确的地方行政级别之后,便是来委任这些新出现的地区的官吏,按着不同的级别,来任命不同的官吏,重新划分上下级关系之类。比起原先赵国那非常简陋的官吏制度,如今可谓是大有突破...政事有详细的划分,有人负责税收,有人负责耕作,有人负责抓贼。
税收,治安,农桑等方面,都会因为这些变法而有改善,这是显而易见的。
赵括这些日子里,可以说是非常的开心,他常常到各地,看到押解着盗贼的亭长,看到正在重新计算当地的耕地,亩产的啬夫...他都仿佛在享受着最美的风景那样,流连忘返,只是看着这一切。魏无忌给变法打好了基础,在大贵族的扶持下,变法就好似是水到渠成,地方制度正在飞速的发生变法。
而接下来,就该是王宫内的变化了,王宫内的官职也要进行变法,这也是赵括原先就提出来的,不过,赵括目前没有急着去做,如今的赵国还在打仗,大臣们都有自己的职责,在这样的时候进行上层官职体制的变革,赵括实在害怕会引起混乱,会影响前方的战局。
事情好像都在往好的那一面发展。
赵王九年,赵国的基层制度,已经是完成了大概,监察制度,已经全部落实,毕竟监察制度所需要的人手并没有基层制度所需要的那么多。赵国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人才,这些小吏,可不是谁都能来担任的,要认字,要懂法,要知数算,光是这三个要求,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小家伙也迎来了自己的三岁生日,赵括想要给他做个蛋糕,却不知道如何制作,最好只好给他送了礼物了事。赵括给他送了一个迷你的战车,这小战车是杜打造的,下方是镂空的,就好像是后世的婴儿车那样,赵政可以走进战车内,自己抓着战车跑,美中不足的是战车有些重,小家伙跑不了多久。
赵政非常的喜欢这个礼物,作为报答,他在赵括的脸上狠狠的亲了一口。随后,他每天都是扛着战车,高呼着“马服子在此!”,在马服乡内四处乱跑,马服乡的孩子们,也都愿意跟着他玩耍。赵政就坐在战车上,认真的看着周围的小伙伴们,说道:“我拜您为驭者!您要为我驾车!”
“好的,马服子。”
“要说唯。”
“唯!”
“嗯,还有您,我要拜您为将军,您带领军队!”
“唯!”
有很多大了赵政好几岁的孩子,也愿意跟在他身边玩耍,因为赵政那里有很多好吃的,还有很多的玩具,他可以分给众人木剑,就这样,千古一帝在马服组织了一支大军,有驭者,有将军,还有几个国相,五六个亭长,大军在马服各地展开了进攻,玩的不亦说乎。
韩非穿着厚厚的衣裳,刚刚从学室走了出去,朝着赵括的院落走去,刚刚走进了乡里,就被赵政的大军给围住了,赵政拿着剑指着他,奶声奶气的叫道:“您已经被我俘虏了!”,韩非大笑着,点着头,说道:“好,我被俘虏了..请马服子宽恕我啊!”,赵政这才放下了木剑,对他说道:“那您要当我的国相!”
韩非一愣,苦笑着,说道:“等我从老师那里出来,再来当你的国相。”
赵政非常的开心,急忙从战车上跳了下来,冲到韩非的身边,韩非将他抱起来,他这才在韩非的脸上啄了一口,这才笑着跑开了。
在马服,所有人对赵政都很友善,他们都很喜欢他,宠溺他,除却大母之外,戈是最宠爱他的,或许是因为戈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将他当作自己的孙子,每当赵括要训斥他,赵政就跑到戈那里,戈总是护着他,胡须一颤一颤的,讽刺赵括当初的劣迹,还有狄,狄总是说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赵政,还常常叫他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可是这些人里,愿意陪他玩耍的,只有两个人,戈和韩非,当父亲忙碌的时候,戈就将赵政偷偷抱上战车,那是赵括的戎车,然后就为赵政驾车,赵政也总是缠着他,而韩非也喜欢陪他玩游戏,还很喜欢给他讲故事,可是赵政不喜欢韩非的故事,他更喜欢狄的故事,狄讲的故事才好玩呢。
韩非走进院落内的时候,赵母正在训斥赵括,韩非不敢继续待着,急忙走出了院落。
赵母看了看门,这才放低了声音,她无奈的说道:“这是你父亲与许历约定好的婚事,若是你不愿意答应,有心属的人,讲她带来也可以,可是你呢?既不带别人前来,也不愿意迎娶,你是想要干什么呢?”,赵括只是低着头,许历的女儿,他都不曾见过几面,直接谈婚论嫁,他实在是有些不情愿。
赵母看着他一言不发,忽然,眼眶就泛红了,她低声说道:“我也不知什么时候就去见你的父亲了...我也不能总是照顾你,你身边也需要有个人来照顾你,别的不说,政的生母,这都多久没有来看他了,我看政都忘了自己有个母亲,我要是走了,他该怎么办呢?你又该怎么办呢?”
“若是你的父亲还在...”,赵母伤心的说着,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掉了下来,赵括抬起头来,看着母亲,急忙走到了她的身边,伸出手来,擦掉了她的眼泪,无奈的说道:“不是我不愿意娶,只是那许历的女儿,我也不知道是...”
“括,我不会害你的,她是个贤惠的女子,我吃过她做的饭,也穿过她织的冬衣...为人漂亮,你娶了她,一定不会受苦...这样,明天她就要来给我送冬衣,每年都是这样的,你先跟她见见,好吗?”
赵括长叹了一声,看来,被逼着相亲,这是每个时代男人的宿命啊...自己也的确不年轻了,乡里跟自己一般大的,如今孩子都开始在耕地里忙碌了,他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就这样,明天我见见她。”
赵母这才笑了起来。
“早该这样,早该这样了。”
ps:看到有书友说可以让退伍兵来担任官吏...嗯..这个时代全民皆兵,所有健康的成年男子都要进行军事操练,都是要上战场的,全国都是退伍兵,除非是军官,不然还是没有文化,不可能成为官吏,而军官,他们本身就是官吏。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天翼文学;https://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