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梅的辦公桌上倒是挺利索的,她還不知道從哪裡扒拉來了兩個凳子,讓他們坐,自己則說:「伍月華說你已經在房間裡養出了平菇和草菇,這次建大棚也是為了養蘑菇。其實南方已經有了不少蔬菜棚,但我沒有找到蘑菇棚的資料,所以想跟你先聊聊……」
周漁也有準備,她拿出了自己畫好的意向圖,指著上面說道:「整體頂高兩米八,邊上高兩米,需要設計四層床架,中間留過道60公分供人行走……」
又提了要求:「要骨架結實,便於通風,最重要的是,我需要您幫忙計算出大棚覆蓋的厚度,還有確定大棚的位置,畢竟遮陰度和棚內溫度息息相關,對蘑菇很重要。」
虞梅不由抬起了頭,她以為跟原先一樣,他們怎麼設計就怎麼蓋,沒想到來了個懂行的。
「你是同行嗎?」
第21章
這顯然是不錯的評價, 辦公室里,其他人都抬頭看了看,發現居然是個小姑娘, 挺感興趣地看著她。
周漁也不害羞也不自傲, 笑著說:「是因為我是種蘑菇的人,我不是懂建大棚, 我是懂蘑菇。」
虞梅點點頭:「你的要求我記下了,我們再來。」
她直接拿起了周漁畫出的大棚示意圖,仔細看了看,發現真的跟她原先設計的完全不一樣, 她指著大棚問:「你上面寫著雙層膜, 怎麼說?」
周漁回答她:「是為了更好的控制溫度, 溫室大棚種植蔬菜和種蘑菇還不太一樣,蔬菜對溫度的要求比較寬泛, 譬如黃瓜,只要19度以上就可以生長。」
「但蘑菇不一樣,以平菇為例, 溫度低了不長, 溫度高了菌絲會枯萎,或者提前開傘, 味道就不好了。」
「無論是對覆蓋厚度,遮陰度的精確測量, 還是兩層膜, 其實就是為了更好的調溫。」
虞梅就好像發現了新大陸, 興奮起來,「對,是這個道理。」
她一邊聽著一邊看周漁的簡易圖紙, 然後指著周漁畫在大棚兩側的通風口問:「這個通風口為什麼在這裡?」
蔬菜棚的通風口都在上方。
周漁解釋:「蔬菜是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蘑菇正好相反,是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氧氣的分子量是32,二氧化碳是44,同時存在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會沉積在底部。」
只這一句,虞梅就明白了。
她不由對周漁更加刮目相看,只要學過化學,有初中知識,都學過分子量,但是,能想通這個關節,考慮到這個細節的,又有幾個呢?
有的時候,真相就是很簡單,難的是,如何捅破那一層薄薄的紙,周漁這個想法,看似簡單,卻也是開創性的。
她忍不住說:「你真是想的太細緻了。」
倒是周遠征聽得一頭霧水,什麼重什麼輕,怎麼就跟蔬菜不一樣了?他困惑的表情太明顯了,周漁想忽視都不能,而且,這次本就是帶著周遠征讓他學習的,肯定要給他講清楚。
「蔬菜是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氣。一個棚里,二氧化碳比較沉,都落在了下方,也就是落在了植物的周邊,那不就好比將食物放在了嘴邊,使勁吃就行,至於氧氣,因為比二氧化碳輕,所以都被擠到了上方。那麼通風口留在上面就可以了,一打開氧氣就出去了,新的二氧化碳就進來了。」
「蘑菇不一樣,是菌類,菌類和人一樣是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
周遠征也不是個笨人,立時就反應過來,「那周圍都是二氧化碳,就等於長在茅房裡,肯定長不好!」
這個比喻著實有點不雅,周遠征就是下意識脫口而出,說完就有點不好意思,這裡可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實在是太粗魯了。
周漁居然還誇他:「挺精準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是在大棚兩側設計的通風口,這樣的話,風進來直接吹散了二氧化碳,能讓菌類更好的呼吸生長。」
周遠征這算是徹底明白了為什麼要這麼做,他不由看向了那幾張草圖。
周漁跟他解釋完了,就再跟虞梅說自己的想法:「但是,通風口留多高也是有講究的,需要計算,這個我就不懂了,您得幫幫我!」
「你要是這個都懂,那就不用來找我了。」一向嚴肅的虞梅都忍不住跟周漁開了個玩笑。
後面自然還有別的,不過蘑菇無非就是透光隔熱保溫三點,兩個人一直圍著這個聊,他們到的時候是半上午,等著結束,都已經過了中午飯點了。
虞梅就說:「走吧,我請你們吃食堂。」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