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張小翠要擦亮眼睛。總的來說,這是個來的比較早的機遇,但凡晚半年,我們為供貨商賣半年貨,他們就知道我們的可貴,就沒有這麼被動了。」
「所以,這一仗可不好打。過去了,我們就立住了。加油!」
王建本來被周漁考慮的全面,說得有些心慌慌了,可聽到了她最後一段話,立時希望又燃了起來。
可不是嗎?
一號店可不是什麼好欺負的,他們是因為足夠好才被報導的,怕什麼?!
王建的聲音都高了:「放心吧,我立刻安排下去。經理,您什麼時候過來?」
周漁就說:「我要晚一些,我先去南州給他們開個會,恐怕也有不少人會來這邊的門市部,我先給他們交代交代。」
王建立刻說:「這邊交給我和張小翠,我們一定守好。」
等著掛了電話,外面村民還在商量著,周漁就小聲跟老村長說要去市里,老村長訝異地看著她:「出事了?」
這會兒也不方便說,周漁就說:「比較麻煩的好事,晚一些我給您打電話。這邊正常進行就行。」
就這樣,她先去了南州,對著新提拔上來的梅樹村門市部南州分公司的經理秦月書一樣交代了一番,這才和周三春坐著火車往省城趕。
而與此同時,更多的人看到了日報,反應各不相同。
普通人看到都一個反應:「還有這麼好的門市部呢?要是咱們這裡開的可太好了,也不用買個東西還受白眼。」
「可不是嗎?你看這上面寫著為什麼京市百貨大樓發生了打架事件,人家想買衣服,結果讓人家等了半個小時也不來人,來了催她,還把衣服扔人家臉上去了,哪裡有這樣的。挨打活該!」
還有熱心的讀者直接寫信批評現在的國營商店:「原先大家是不知道什麼好,但現在知道了,請問國營商店,你們是不是為人民服務,為什麼個體戶能做到,公家單位就做不到?你們不慚愧嗎?」
當然,也有人開始批評一號店,「雖然說是發展市場經濟,但是我認為一號店並不符合國家政策,國家規定,個人僱工不得超過15人。我瞧著文章中報導,一號店就有三層,每層營業面積一千平米,而且還有體驗式服務,這需要的工作人員更多,按著我的估計,最少得七十人靠上。」
「請問國家日報,你們做出報導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一號店並不合法,請問南河省商業廳,你們根據什麼批准的一號店開業?」
聽說,當時那位跟京市百貨大樓打架的顧客,還專門買了一百份國家日報,跑到了百貨大樓服裝櫃檯,一邊分發給顧客們看,一邊當眾朗讀,並嘲弄他們:「你們這樣的,比人家一號店差遠了,等一號店開到了京市,我看你們還有什麼生意。」
可以這麼說,一個專題,持各種觀點的都有,外面風風雨雨,一號店這邊到真的客流如潮。
好多人都是慕名而來。
開始幾天還不明顯,後來漸漸地人就多了,周漁過來看,張小翠小聲跟她說:「好多人都是看到報導後來的,最多的就是來南河各地出差的,看到報紙後知道咱們這裡服務態度好,東西多又便宜,就過來了。」
「你看!」
張小翠給周漁看的是留言簿,這也是這會兒的特色,郵電局,醫院,百貨大樓等都有,很多人消費過後,會留下自己的感想。
一號店也有,周漁這會兒翻開看,他們才開業不到一個月,如今居然已經寫滿了好幾本了,上面幾乎都是對他們的誇獎,而且這會兒都是自報家門的。
「我是浙東人,來這裡出差,我的鋼筆壞了,聽說了一號店後,就過來看了看,雖然沒有碰到張曉紅售貨員,但夏美售貨員的服務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對鋼筆要求比較高,試用比較麻煩,可你們並沒有任何不耐煩,我這才相信了國家日報上的報導,你們的服務名不虛傳!」
「我是西江人,我的母親是南河人,我這次是陪著母親回家探親,在省城中轉,從國家日報上看到過一號店的報導,所以過來逛了逛。沒想到這裡品種多,樣式多,售貨員也非常為顧客著想,幫我用預算的價格配置了得體的禮物,我很滿意。」
這樣的還很多,張小翠說:「我感覺,咱們在全國都有名了。還有十幾家民營廠找來了,都是南方的,有服裝也有百貨,王建正在考察!」<="<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