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輔生平二三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皇帝也沒好氣了,「不到四十就想賦閒,你是愈發地出息了。」他聽著很妒忌:人家早早立了世子,早早賦閒也很有可能,可他呢?至今還看不出哪個兒子是儲君的料,想在活著的時候享兒子的福,做夢更容易些。

沈瓚毫不手軟地拉魏閣老墊背:「人各有命,比起首輔大人,臣的日子的確省心許多。」

皇帝不由莞爾,「這倒是。」心裡痛快了,態度便爽快起來,「說起來,曾與魏閣老提過星予的差事,錦衣衛、金吾衛,你選一個。」

沈瓚忙道:「皇上看的最明白不過,星予哪兒查的了案子?當差不力倒在其次,只恐延誤大事。」

皇帝當即大手一揮,「那就到金吾衛行走,先在朕面前學好規矩,歷練三二年。」原本就是這打算,轉頭命人擬旨。

沈瓚當即替星予謝恩。

到了二月初六,官服送到沈府,沈星予正式任職金吾衛指揮僉事。

他最感興趣的只有兩件事:時疫的進展,查找玉墜的來歷。

時疫最早是在地方上出現,傳到京城的源頭是一名送信的官兵,連帶出現的患者,是他一路上接觸較多之人。朝廷派遣出人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其他染病之人,妥善安置。

何大夫有沈家、魏閣老兩方助力,正月二十九當晚,便得以前去為患者問診,和幾位太醫一起研製方子,到二月初二,患者服下湯藥後,症狀便有所好轉,等到二月初六,症狀減輕許多,可進食、下地行走。

自皇帝到官員百姓,無不為之歡喜。皇帝召見何大夫,當面賞萬兩白銀,又問他是否願意進太醫院。

如今哪裡是接受封賞的時候,何大夫謝恩時,便將萬兩白銀贈還給朝廷,用以賑濟災民,又請皇帝隆恩傳一道特旨,允他前去如今患者最多、時疫最重的地方。

皇帝感慨不已,當即如何大夫所願,又欽點了二十名錦衣衛、四名吏部戶部堂官隨行。前者要確保何大夫的安全,時時傳信回京城;後者為攜帶聖旨的欽差,督促官府搜集運送所需的藥材,竭力避免藥材價格上漲、百姓看得起病買不起藥的弊端。

更多的,皇帝一時想不到那麼周全,卻有六名太醫聯袂上奏,請求隨行。

朝堂重臣當然不能同意,畢竟帝王、皇城也不能杜絕時疫的發生,太醫越多越好,宮裡要是亂了套,有多少年的安穩根基也沒用。

何大夫也不是反應慢的,順勢舉薦幾位京城名醫同行。

皇帝順勢答允下來。

沈星予原本也想前去,皇帝壓根兒不搭理他。

沈家就這麼一個獨苗,眼下也不是非用他不可的關頭,皇帝就還是願意把這小子留在跟前,省得萬一出了岔子,使得沈瓚、沈夫人抱憾終生。

沈星予無法,以最快的速度傳信到竹園,要顧月霖想想有無疏漏之處,請君若、李進之繼續明里暗裡幫襯何大夫,附帶的是時疫對症的方子。

君若、沈星予立刻回信允諾。

顧月霖也當即回信,說事態嚴峻,帝王朝臣不論是怎樣的品行,也會盼著時疫儘早成為過去。既如此,大家都會絞盡腦汁出謀劃策,身在局外,說什麼都是紙上談兵,那就不如指望重臣將損傷減至最低,再者就是請重臣時時揣摩地方官行事的長短處。

沈星予看過月霖的信,深以為然。他已混到了皇帝跟前兒,聽著不也只有抓瞎的份兒?

不了解官場中人,防患未然便無從談起,這不是聰明與否的事兒。

先後與父親、首輔提及,直言這是月霖的顧慮,見兩位長輩由衷認同,時時找幕僚同僚議事,沈星予放下心來。

此後只要有機會,沈星予就找李福說說話,請對方為自己牽線,與造辦處幾位通曉玉石行情、工藝的人有了往來。

可也僅此而已。造辦處的人主要為宮裡當差,時時處處都少不得看劉洪、李福這些內侍中的紅人的臉色,想要他們毫無保留,最終還得指望李福。

而天災人禍一波三折,賣李福人情的事到如今也沒辦妥,除了傳信讓顧月霖儘可能抓緊,只能按捺著性子等待。

-

顧月霖終於到了凡事省心省力的日子。

內宅外院日常諸事,蔣氏主動接到手裡,又有君若毫不藏私地指點,方方面面都無差錯。

外院有高元禮、馮十二盡心盡力,門外事也能想到主家前面,譬如種棉事宜,兩人問過羅忠,又召集男僕說了說。

一眾男僕都願意出一份力,等到天氣回暖,就和羅忠一道去田莊。別的他們或許會添亂,除草、開溝卻不在話下,橫豎在竹園也沒什麼差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loushuwu.cc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