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輔生平二三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那我可有口福了。」

君若笑道:「我也跟著沾光了。」

蔣氏寵溺地拍拍她的背。

麵條厚薄均勻,切得細細的,用大骨湯煮熟,加了香菇丁、肉末、小黃瓜絲、青菜、鮮筍,與往年不同的是,蔣氏念及顧月霖的喜好,加了些辣油。

一碗麵熱氣騰騰,香味四溢,入口自然極佳。

顧月霖和君若大快朵頤。

蔣氏瞧著,笑得眉眼彎彎,胃口亦是很好。

轉過天來,魏琳伊離京遠赴廣東。

她分別留給魏閣老、魏琳琅和蔣氏一封書信,感激魏閣老的養恩、魏琳琅的手足之恩、蔣氏的生恩。

言辭間再沒有近幾年的不知所謂,情真意切。

蔣氏看過,欣慰之至。傷懷是一定的,可她也確然明白,她和女兒,都需要一番歷練、成長,在那之前,沒資格長久團聚。

這一年的夏日,並無新事。

李進之和沈星予念著顧月霖需要專心致志,加之也的確差事繁多,便一直沒去竹園。

顧月霖過的日子單一且極有規律:每日卯時起身,洗漱用飯後讀書、寫寫畫畫,午飯後運功打坐,回復恩師、生父、蕭允、兩個好兄弟的信件,未時初刻繼續讀書,用過晚飯,再讀書到將近子時。

這樣的日子,在經歷的時候,感覺每一日都很漫長,可轉頭回顧時,又覺時光迅疾,流逝的速度可謂無情。

隨著風中涼意越來越濃,秋闈已經不遠。

顧月霖自認已經盡了全力備考,事到臨頭,與其反覆溫故難知新,倒不如全然放鬆心魂。

很多事情都一樣,在適當的時候擱下一陣,再撿起來的時候,會有更深的領悟、見解。

他也沒出門,只是撿起了放下許久的許多人認為是旁門左道的閒書,潛心琢磨其中的門道。

轉眼進到八月,仍如以往,初九開考。

蔣氏和君若一起為顧月霖準備考籃,反覆檢查有無疏忽、遺漏之處。

到了八月初七,一起拿給顧月霖——因著種種考慮,他哪兒也不住,已訂好瞭望江樓的松月居,為期十日。

顧月霖帶上考籃,在養母、妹妹殷切的目光之中上了馬車,去往望江樓。

他想高中的心,遠比任何人迫切。

因為他深知,如今的自己形同於微火之光,能照亮的範圍有限,想做什麼大事,便要通過恩師、至交。

考取功名之後便不同了,尤其名次高的情形下,憑誰也得認可他有真才實學,不會對他的話置若罔聞,那麼,只要籌謀經營得當,他就能幫到更多、再多的人。

惟願運氣眷顧,不辜負他的努力。

很多人是耳邊無聲自無爭,可他是耳邊有聲,心中有爭。

第87章 李進之道:「一句話,妥了。」

魏琳琅很關注鄉試,到這上下,免不得患得患失,能拿來折騰的,也只有自家的小老爺子。

魏閣老理解,再三保證:「翰林院大學士做主考官,我已知會月霖,他心裡有數。」

魏琳琅寬心幾分,卻怕再出變數:「皇上要是事到臨頭走馬換將,又該如何?」

「只要更換,就會曉瑜各處,學子們會當即知曉,稍微有點兒心機的,都來得及打聽到其人對文章的喜惡,只要真正琢磨透了八股文,換什麼人都一樣。」

「月霖琢磨透了?」魏琳琅只在意這一點。

「廢話。」魏閣老笑睨了女兒一眼,「每次去做客,我也不是白去的,看過他不少文章。說實話,即便是如今的我,也比不過那般文采。只是這種話不好對他直說。

「況且他最近經歷了不少是非,處世愈發地精明練達,看起來仍舊是無掛無礙一派清明,他要不成氣候,我只能懷疑他真正的先祖作妖,墳上冒黑煙了。」

魏琳琅再無憂心,逸出明媚的笑容。

只是,此次鄉試,饒是魏閣老,也不知皇帝早有預謀的變動:

除了主考的四書五經範疇內的題目,皇帝與翰林院大學士尹學同另出了一列附題,關乎算術、營造、稼穡。

開國之初的鄉試會試中,曾有過算術考題,沒多久便被廢除。因為結果是推廣不起來,反倒會消減學子應考的積極性,也就作罷。多少年裡,很多到戶部當官的人,都是事先得了上峰提點、潛心苦學算術的。

同理,工部諸多官員,也得在晉升之前做足功夫費勁腦筋,才能謀得一席之地,實在沒那份兒能力,想瞎了心也不能躋身其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