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戶子,走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1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被關了半月的朗羨,早已不見了當初的矜貴奢華,發灰白油膩,麵皮鬆弛鬍子拉碴,就連身披的黑狐大氅都少了光澤。佝僂著腰背,一身的頹喪暮氣。乾裂的唇口,動了動,許久才發聲。

「大人,朗家無虧待陳氏。陳家淘私鹽被查,陳溪娘得知,就逼迫朗家搭救。可朗家家風正氣,世代行事清明,何曾下作過?陳家販賣私鹽,證據確鑿啊…她陳溪娘身為朗家婦,是分毫沒為朗家想。逼迫不成,就大鬧,甚至以腹中胎作威脅……」

這些話,沈益已經聽夠了,看著堂下每每言此都有憤慨的朗羨,眼裡流過不屑:「本官問的是,你朗家家風正氣,為何在陳溪娘死後,大動其嫁妝?」

話被打斷,朗羨靜默幾息,聲小了兩分回到:「陳溪娘的嫁妝,是刁謝氏許給朗家的。」

「你提到的刁謝氏,可是陳溪娘之母謝雨娘的嫡長姐,謝韻南?」沈益再問。

朗羨點首:「是,就是那位嫁到蘭凌刁氏的謝家女。」

倒有幾分心機。他不會以為死無對證,就能將這疑點糊弄過去吧?沈益冷嗤。

「謝韻南深受蘭凌刁氏家風影響,行止正派,她為何要將陳溪娘十五萬金的嫁妝許予朗家?她不知陳溪娘的嫁妝,乃陳家販賣私鹽所得的不當財嗎?還是你朗家不知那嫁妝來路不正?」

厲聲之下,朗羨辯道:「陳溪娘死後,我…我傷心欲絕,一時疏忽了後宅,讓一些惡僕欺了韶音和溪娘留下的家下人。謝韻南來訪,以為朗家虧待韶音,才才才做主許了溪娘的嫁妝。那時,也恰逢朗家困頓,朗家…朗家這才動用了溪娘的嫁妝,想著以後再補回。」

坐在沈益左下旁聽的馮威,抬手撫須,雙目微凝。都到了這份上了,聖上盯著,朗羨不會以為他還有什麼倚仗吧?

「簡直一派胡言!」沈益驚堂木一拍,直問道:「朗家既困頓,為何在娶陳溪娘後不索十萬金?是因家風不欲徇私為陳家辦官鹽文書,還是早知陳家會被查?」

朗羨像被戳中了心竅,猛然抬首,瞠目瞪向堂上沈益,急道:「不是的,朗家不知陳家……」

見朗羨的樣兒,沈益已知自己近日推測不錯,不給他辯駁的機會:「是誰向朗家透的風?陳家金庫會被盜,朗家是不是事先也知情?」

「不是的,朗家沒有。」

朗羨急得向前兩步。立於堂下的總捕頭周直,提高挎刀,擋於前,雙目冷對。嚇得他不由後退,回到原位。吞咽了下,勉力鎮定下來,拱手向上,朗羨目光直視,懇切道:「朗家真的什麼也不知。但照陳昱之一眾的放肆,陳家被查亦是遲早的事。」

「遲早的事?」沈益看著朗羨:「這是朗謝兩家以為的嗎?我等外人想,有謝朗兩姻親,陳昱之拿到官鹽文書,是遲早的事。」從冠南侯提出要查南濘私鹽,到大理寺與戶部啟程赴南濘,這之間也就三五月空。

當然那時冠文毅才襲爵,要在朝中站穩,是不會無端端提南濘私鹽。只他是什麼時候盯上南濘私鹽的?朗家又是什麼時候得曉冠文毅盯上南濘私鹽的?

許是心虛,朗羨眼神有了躲閃。

沈益眼裡閃過厲色,南濘私鹽案,陳家金庫被盜,三十四年過去了,他大理寺至今難平。與馮大人一般,他不以為樊仲會甘為下流。可惜一切無對證,大理寺無從查起。這次為皇上討金,倒是給了他思緒。

作者有話說:

垂死夢中驚坐起,一看停更三月已。很抱歉,現在才回來。之前心肌炎,因為大意,被查出時已經有些嚴重了。原本接受治療,都快好了,八月底就出去溜達了一回,吹了一會小風,完了,當晚就發熱,燒了兩天(不是新冠,核酸都是陰性。切身證明了感冒發熱做核酸,不會陽性)。因為衝突,有些藥還不能用,只能扛著,說句毫不誇張的話,之後半月,我火燎燎的,金銀花露當水喝都沒用。然後作者君就躺平擺爛了(捂臉)。感冒好了,繼續藥物治療心肌。

目前身體已經痊癒了,躺平擺爛的日子…真的好過,刷一下就過去了。這兩天都在慢慢找回手感,明天正式恢復日更6000+

第64章

南濘陳家,能靠著淘私鹽攢下那般家底,陳昱之及其父,絕非泛泛之輩。十萬金娶高門庶女,除了攀附士族求官鹽文書,應還想著妻賢教後嗣。有此兩點,十萬金倒也花的值。

可攀附士族,私鹽販子哪比得上正當鹽商?底子不薄,陳家為何不走鹽運司拿了官鹽文書之後,再重金求娶士族女,那不是更體面?這是一疑。

第二疑,士族不少,為何就看重勐州謝氏女?勐州距南濘可不近。沈益手緊握驚堂木,堂中靜默,晾著朗羨,讓他兀自惶恐。

陳家為陳昱之求娶謝雨娘時,當文昭十六年。文昭十三年至盛平元年,管著南濘一代鹽務的懷濘鹽運使張坦義,乃謝翀的學生。時任禮部尚書的謝翀,就是出自勐州謝氏。

之前與馮大人在後堂細理了一番,他們以為,陳家也許有想過走鹽運司辦官鹽文書,只是…走不通。為何走不通?有人把路給堵死了。財帛動人心,走鹽運司,十萬金可不能全進了私囊。

另,陳家家底遠不止十萬金。若輕易許了官鹽文書,還怎麼拿捏?至於之後的西平朗氏,陳溪娘嫁時,是谷晟六年。當時的懷濘鹽運使是白彥行,津州人士,不是什麼大族出身。蹊蹺就在這,他和馮大人不以為張坦義離任後,還能一直把著懷濘鹽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