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戶子,走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避過一劍,沐凜余轉腕,泛著寒芒的長戟直逼雲崇青門面。雲崇青後撤,劍劃地翻身而上,戟貼著衣刺空。劍凌空橫掃,斷了雪沙,冰冷的尖峰掠過喉。沐凜余雙眉一緊,剎足收兵,抬手摸頸,冰涼還在。他輸了。

雲崇青落地,緩口氣轉身向長廊,拱手道:「沐伯父,二哥,姐夫。」

「不錯。」沐寧侯也看了有一會了,知兩人都沒保留,雖長孫最後被一劍封喉,但還是很滿意。

平復了心緒,沐凜余回身,不無推崇道:「崇青舅舅,您剛那一劍里功夫可不淺。劍尖正正好拂過我的喉,我連皮都沒破。」關鍵那會他非靜止不動。

沐晨彬笑起,雙手抱臂:「你小子眼神不差。」人也大氣,輸了就輸了,這並非什麼了不得的事兒。只坦然接受的同時,也要看到差距。身為沐寧侯世子的嫡長子,這些都是他該具備的。

將劍插回劍鞘,雲崇青也未謙虛:「多謝讚美。」扭頭下望,左手摸向背,當脊骨處有一寸長的破口,「你的戟也很厲害。」

沐凜余樂著上前:「快讓我瞧瞧。」促狹模樣,逗得幾人歡笑。用完早膳,移步書房。

「沈益年前應不會放人。」近日不少人都盯著大理寺,沐寧侯也不例外。

雲崇青接過凜余遞來的茶:「過年時人情世故往來多,少不得分心。一分心,便難免懈於防備。而意外往往都是見縫插針。」之前他有意警醒明朗,只看情形,似並未影響到馮大人。

「若有誰在大理寺出事,那年後朝上要有段時日不能清靜了。」沐晨彬輕嗤一笑:「昨夜收到泊林密信,陳熾昌父子前腳赴海剿倭寇,後腳就有人上了海山島和潛入總兵府查探。我已經去信,讓他們暫時不要妄動。」

對此,屋裡幾人都不覺意外。皇上本就多疑,海山島又遠在千里之外,出了那麼大的婁子,他不查怎能安心?

雲崇青眼睫低垂,手指輕捻著杯壁:「海山島之事,誠黔伯府有沒有沾邊,就看陳熾昌父子能不能平安歸京了。」

皇帝心狠手黑,沐寧侯早在其登基後料理臻王、獻王時就看透了。武將門戶,少了「將」,還能成氣候嗎?轉眼望向長孫,沉聲道:「孟子曰:民為貴,社概次之,君為輕。回看千古,凡明君,皆守此道。故坐高位者,大忌視平民為草芥。」

沐凜余正身拱手:「孫兒受教,定銘記於心。」

「皇帝四十又七,眼看著就到知天命之年,幾個成人的皇子都坐不住了。」沐晨煥斂目:「誠黔伯府才有起勢之勢,瑛王妃的娘家就舉族回遷京城。」

「過去我還挺高看吳豈仁的,現在呵…」沐晨彬嗤笑:「孫女嫁予瑛王,他倒戀起權來了,年過七旬還占著禮部尚書的位不退,又令族人回遷,這是明晃晃地打算將後輩引入朝堂啊?真是越老越糊塗。」

沐寧侯道:「既有機會,誰不妄想一番?」

「確是在情理之中。瑛王雖非嫡出,但占著長。幾個皇子裡除了八皇子,又屬他外家最顯赫。」雲崇青輕吐息,,不急不慢地說:「若此次陳熾昌父子剿倭寇立下大功,無損歸京,那在武將里必定走高。文有吳氏,財上…」

這個沐凜余曉得,見崇青舅舅停下話語,不由脫口接上:「慶安顧家。」瑛王兩個庶妃,一個溫雨玫,一個乃慶安大商賈顧氏當家人顧北樺的嫡長女,顧月英。

顧氏,早在四十年前就給朝廷供無煙碳了。他爹才接任慶安總兵,顧北樺就拐著彎向總兵府遞上五千兩金票。

沐寧侯府對送上門的甜頭,向來不拒,只是接了便分發往各處善堂,不遮不掩。他爹也一樣,五千兩金票留下五百兩,其他全餵了兵。

雲崇青揚唇:「所以以後的事很難說。」不要看皇上之前大力打擊溫家、誠黔伯府,就以為皇上不喜瑛王,會將其排除在議儲之外。那是天真。

奪嫡,皇上主觀固然關鍵,但有時形勢不允許,也只能摒棄主觀,顧全大局。

沐寧侯認同:「現王身子一好,外出走動也多了。十一去了冠南侯府,十四小年,進宮陪皇上用了午膳,出宮與理王一同到淺述樓品宋子鶴的《孤帆遠釣》,昨日又拜訪了文華殿大學士譚立彌。」

「早些年譚立彌給皇子們教過兩年《學思》,之後偶有閒時,也會去國子監授學。」沐晨煥看向小舅子:「今年他還是你們會試總裁。」

雲崇青不以為譚大人會蹚奪嫡這潭渾水:「拜訪老師而已。現王之前一直以身子抱恙為由,拒絕賜美,後院乾淨。現正妃已定,側妃兩位尚不明,但可以肯定現王會好好權衡。只他雖為皇子,可也非人人趨之。」

「譚立彌與錢坪投氣,痴心字畫,從不參與黨爭,不過也是個有成算的。」沐寧侯倒不怕他會倒向誰:「長子庶吉士留館三年就外放,次子前年也外放了。幼子學業不精,考了舉人來京一年,九月回鄉在府學任教諭。」

這明顯是在往外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