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角色體驗系統[娛樂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有人告訴他,他們是袍澤,是兄弟, 不論他是拿著刀槍劍戟還是拿著鏟子錘子,他只要在軍營里,他就是個有用的兵。

這種認可讓馮知平渾身熱血沸騰。他從此深扎軍營,日積月累下,他見到了很多人,也交了許多新朋友。

但他不會忘記自己還是個伙夫。他和師父負責著一百來個人的吃食,他對他們有責任。

大唐強盛,大唐不缺軍需,馮知平一直把戰士們照顧得很好。

直到那一天,將軍傳令,大軍開拔,向突厥西征。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能上戰場,大家都很高興,他們終於能為大唐而戰。可是從未踏足過的沙漠成了很多士兵無法克服的第一道坎,更別說後來還有神出鬼沒的突厥兵。

由於缺少在沙地作戰的經驗,強盛的大唐打了敗仗,士氣洶洶的唐軍成了潰兵。

馮知平身邊的戰友一個接一個的倒下,最後絕境來臨,他們遭遇伏擊,被逼得誤入沙漠腹地。

大唐啊,那麼強盛的大唐也會打敗仗嗎?馮知平熟悉的兄弟死了,他的師父死了,看不見的遠方里還有更多他不知道名字的人死了。

對於士兵來說,死或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打敗仗而死,更可怕的是大家都死了,只剩一個人活著。

幸運又不幸運的馮知平找到了一塊綠洲,得以苟延殘喘。

他開始守著那塊綠洲,他的人生好像只有這塊綠洲。

棲身綠洲,馮知平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現代心理學說,戰場上下來的人都會有戰後應激症。馮知平會有這種病症嗎?

他肯定會有的。

所以他除了慶幸外,還會焦慮,還會崩潰。

他的情緒與精神就像根皮筋,在繃緊和放鬆中來回拉扯。

初時,馮知平還能堅持,後來他的精神日益恍惚。

活著的人會想念死去的人,更不要說馮知平還是一個人孤單地活著。

沒有人告訴他應該幹什麼,這裡也沒有可以做的事,他變成了一具尚能呼吸的行屍走肉。

他開始頻繁的想起師父,想起戰友,想起遠方的父母還有再也回不去的家鄉——馮知平的故鄉是個綠水青山的鄉村,如今這一片黃沙之處倒有可能成了他的埋骨之地。

馮知平想家鄉的山水,想家鄉的吃食。

越想念,越孤獨。這樣孤獨的活著,還不如死了。

念頭一生便開始瘋長。馮知平像所有從戰場上下來的士兵一樣,嘗試自殺。

但是後來他又放棄。

沒人想死。

那些死去的袍澤里絕對有不想死的人。

見過死的馮知平更知生的可貴,他決定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

他得干點什麼,他得給自己找點事做。

他先是給自己建了一個簡陋的房子。

他或許還能灑下兜里存留的種子,在沙漠的綠洲里種菜。

等能吃好,睡好之後,馮知平開始尋求更高的精神必需品。

他試圖走出去。

然後他就遇到了沙堆里露出來的,穿著唐軍戰袍的遺體骨頭。

黃沙中有一截白骨。

那一刻,馮知平一定是欣喜的。

長久的寂寞讓他看到人骨頭都倍感親切。

這是他的戰友,是他的兄弟。

然而太久沒有與他人交流,他又變得遲鈍。

他把不知道屬於哪位同袍的屍身帶回去,將其掩埋。

這天往後,馮知平每天都會出去,每天都會帶回來新的同袍。

他不記得時間,不記得言語,只記得自己掩埋了多少具袍澤的屍身。

空虛的心被如此填滿。

被他帶回來的遺體大部分都穿有衣裳,衣裳上有名字,馮知平把那些名字撕下來保存,用作這些將士們存在過的證明。

這些名字讓馮知平心裡生出一點希望。為了能夠更好的活下去,他把死去的同袍當成自己的責任,他有了一個目標,他想儘可能的帶他們回去。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事情在馮知平的記憶里逐漸模糊,也逐漸美化。

他按照一個兵的標準要求自己,他每天會做訓練,他一點兒不把自己當成一個潰兵,他甚至會每天出去「巡邏」。

他帶著死去的將士們,一起「鎮守」著這塊不知名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