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澤永的臉色這才好些。
第一天的劇本圍讀會在下午5點結束,演員們對了一天的詞,確實辛苦,可趕在下班之前,潘澤永還是掃了一圈在場的演員道:「介於今天有人遲到,我再重申一下劇組的紀律問題。開機之後,不論什麼原因,片場不允許有遲到早退,或者是犯瞌睡影響拍攝的情況出現。我也不玩什麼事不過三,任何人,我只忍一次,別的再多了咱們直接換人。」
在場的青年演員都暗戳戳地抬了抬眼,顯然是沒想到潘澤永會這樣不顧及大家的面子當眾放狠話。
有人心裡難免犯嘀咕,牛什麼,不還是靠著余尋光嘛。
有餘尋光在的劇組,不缺錢;有餘尋光在的劇組,大家都削尖了腦袋想進來;有餘尋光在的劇組,大家看到有他在都會收斂幾分。
所以,你潘澤永,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敢這麼橫。
余尋光把一些人隱晦的表情看在眼裡,並未出聲。管理劇組,管理演員,這是一個導演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手段。他跟過曾秀梅、李傳英那樣用著自己趁手團隊的導演;也見識過港城那邊隨便拉來一個人就能用的高人遍地的工業化劇組;他領略過凌爽的暴力,也看到了張慶鶴被演員欺負到頭上的無助。
他既然懷了以後想建組的心,如今再一次讓他看見潘澤永管理劇組,可以說又是一場學習。
武晨遠也在看。
沒有名氣的演員會被小看,沒有名氣的導演同樣會被蔑視。
可能還會被糊弄,會被底下人穿小鞋。
職場而已,到哪裡都一樣。娛樂圈因為情況特殊,對「名氣」的追捧更上一層。
不過好歹演職人員都是潘澤永親自挑選的,哪怕是演員的態度在此之前不夠了解,專業方面還是沒問題的。出了個小插曲,立了個威,第二天繼續。
《少年之死》的故事背景架空,在這片戰火紛爭的大陸上,為了保家衛國,抵禦外敵,人人都在求生存。
正值國家分裂之際,上流社會出身,卻接受了「下流社會」薰陶的主人公蘭玉修為了尋找自己的「路」進入了「問英學院」念書。他在入學的第一天,就發現這所寄宿學校被分成了東西兩院。
西院為尊,為貴,宿舍里主要生活的是問英學院本來的學生;東院為卑,為賤,那邊的學生是從被炸毀的「長青學院」搬來的。
兩院的學生雖然在一起上課,上課的座位卻由兩邊劃開,涇渭分明。他們不同桌吃飯,不一起進行體育活動,更加不會交談,來往。
他們明明還是學校里的學生,卻因為接受了不同的教育而產生了分歧,更別說籠罩在他們頭上的還有階級那座大山。
東和西,那是相反的兩個方向,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只是暫時聚在一起,他們不可能會有交集。
偏偏那個叫蘭玉修的學生一來就打破了那種平衡。
其實說實在的,他也沒有哪裡失格,他只是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反駁他認為的老師提出的「不切實際」的觀點。真正被人記恨上的,是他對現在的政治系統提出質疑,並且把底層人推行的平等與自由掛在嘴邊。
這太荒謬了,很多人討厭他的自以為是,他以為他是誰?不過是一個初生的稚兒,都沒有弄懂遊戲的規則,就敢反抗強權。
有人找到他,指責他應該學會做一個上等人,不要把那些土氣的,帶著不切實際的幻想理論掛在嘴邊。然而蘭玉修卻如此回答:「但是,這個問題的提出者是老師不是嗎?如果他不想要聽到我真切的回答,他為什麼要問我呢?而且我說那些話的本意也並非是為了賣弄,只是一種出於學術的討論。你們如果只是聽了我簡單的論述便將其當真,這是否說明你們並沒有剖析事實真正內核的能力呢?」
蘭玉修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態度惹惱了很多人,反應最激烈的便是苗連凱。
他發動自己的權利,號召所有的同學去孤立他。
可蘭玉修並不覺得有什麼,他不太需要朋友。西邊不亮,總有善良的東邊來拉他一把,和他一起搭檔完成小組作業。
在一次苗連凱找他茬時,蘭玉修甚至說:「或許你應該學會更新一下你的手段了,你的處置方式好像對我起不了什麼太大的作用。」
苗連凱被氣壞了,他不願意成為蘭玉修口中蠢笨的人,所以他絞盡腦汁,想讓他挫敗。
最簡單的,就是摧毀蘭玉修的理想。
苗連凱「小瞧」了蘭玉修的可怖,這個男人不僅目標堅定,他還十分擅長言辭。他們之間有過幾場簡單的交流,到最後都是苗連凱被蘭玉修帶進了溝里。
更加悲劇的是,蘭玉修反過來摧毀了苗連凱的驕傲與理想。
在戰爭年代,軟弱卑微的下層人在殊死抵抗,吃飽喝足的上層人卻在隔岸觀火。高傲蒙蔽了苗連凱望向現實的雙眼,導致他在這種情況下還試圖以身許國!
「你覺得你會有機會嗎?」蘭玉修的聲音里充滿了揶揄。
苗連凱崩潰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