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所說的為了理想,為了自由,為了解放是騙人的。
父親說的為了國家,為了榮譽,為了和平也是騙人的。
所有對美好未來懷有暢想的年輕人都被蒙在了鼓裡。
蘭玉修用著被底層社會的泥沙浸潤過的舌頭,一點點地在苗連凱的腦海中構築出了新的家園。
「現在你還覺得,自由與平等是夢想嗎?」
不——如果照著蘭玉修說的來,一切皆有可能。
苗連凱由此倒戈相向,成了蘭玉修,成了新的自由與夢想的擁躉。
不僅僅是苗連凱,被蘭玉修整「破防」的學生還有很多。比如說,身在底層卻認為只有和上流社會合作才能改變現狀的童心,哪怕是蘭玉修帶她去看過那些醜惡,她卻仍然覺得只有那一小撮掌握了科技與智慧的人才能改變現狀,直到蘭玉修將血淋淋的現實撕扯給她看。又比如說,認為只有依附和引進才能發展的吳夢,他的思想受到了很多質疑,並被同學攻擊,吳夢卻我行我素的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還有人說,戰爭的本質是搶奪,那麼直接融合不就很好?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或許有向蘭玉修發出過思想的挑戰,最終都被他一一化解。
後來的後來,是這群少年認清了連學校都充滿著隱瞞和欺騙,蘭玉修帶著他們一起叛離這片所謂的淨土,去尋找新世界。
這是一個被少年人的反抗充滿,能在最終迎來希望的故事。
這個故事裡有大段大段的台詞,每個人的情緒和思想都是那樣的明朗,這也是潘澤永決定要用舞台劇的形式來拍著這個故事的主要誘因。
電影藝術不僅僅是為了講好故事,也有讓觀眾鑑賞、欣賞的必要。
由於劇本的特殊性,潘澤永在決定建組時就跟演員、投資方說明過,這部電影如果上映,票房不會太高,因為專業性的藝術,或許不能被觀眾那麼快接受。
有人問他:「既然不賺錢,那你為什麼要拍呢?」
潘澤永說:「現在的工業化、大眾化的市場不缺能賺錢的片子不是嗎?」
現在缺的是踏踏實實表現電影藝術,表演藝術手法的片子。
剛好遇到了武晨遠的這個本子,他想試試。
余尋光和每一位導演合作,都會去揣摩一下他們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從中理解到的東西會讓他對角色多一份不同的了解。
對潘澤永一定要拍攝《少年之死》的感悟他是最深的,因為從最開始相熟時他就無比肯定,小潘師兄是一位夢想家。
他理所應當的會被一群心懷夢想的少年所吸引。
潘澤永和《少年之死》可以說是「金風玉露一相逢」。
就是對余尋光來說不太友好。
《少年之死》的妝造為了滿足觀賞性的需求,潘澤永在和武晨遠做過溝通之後,把服裝等概念圖設計成了的樣式。余尋光被分到的服裝是一件銀色為底,淡青縫邊的對襟長袍。造型師獨具匠心,給他接了中長發,特意給他做了個狼尾造型。
余尋光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嘆氣,「年紀還是大啦。」
他今年都31歲了,稱不上「少年」了。
說不定還要被觀眾笑話呢。
潘澤永或許是聽到他的感慨,特意過來。他含笑望著鏡子裡余尋光的影像說:「你只要不唉聲嘆氣,老氣橫秋的,就不老。」
誰說老了?他師弟現在了正是一枝花的年紀。尤其是那雙眼睛,亮著呢,半點兒不見疲態。
武晨遠也湊了過來,「要怪的話怪我,師兄,是我沒能在你更年輕的時候寫出這個故事。」
聽他這話,就不像是在「認真」道歉。
余尋光透過鏡子去看他,笑罵:「你嘴下留情吧,別讓我更愧疚好不好。」
三個人互相看著,又笑。
等化好妝,余尋光輕輕地捧住臉,望著自己。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