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角色體驗系統[娛樂圈]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30多歲的「大齡」少年,也就就這麼一回了。

第201章 有夢想者,皆為少年

上一次演完《禮物》, 余尋光的台詞被系統給到了【8.9】的評分。按照他自己推斷的,系統欄中的數據一旦達到9分以上,就應該是大師級別了。

現在余尋光的【演技】一欄已經達到了9分, 以此為依託, 換言之讓台詞也上9分也不過是這兩年幾部戲的光陰。

或許能更早一些——要求話劇腔還擁有大段台詞的《少年之死》可不是一個好機會?

這個劇本在前期進行初編時,潘澤永和武晨遠的目標就達成了一致。潘澤永甚至找到自己以前的同學,給武晨遠的劇本進行潤色,將台詞的語氣做部分修改,更便於演員們發揮。

導演和編劇用了什麼心思, 呈現出來的便是什麼效果。毫不誇張地說, 《少年之死》的劇本是余尋光背過的所有劇本里台詞最豐富,最繞口的。他人又聰明, 能夠輕而易舉地想到《少年之死》裡面的一些事的原型,不由得更加多了幾分心思。挑戰這種高難度, 在拿到劇本後的幾個月里,除了宣傳電影的那段時間,他基本上都在費心琢磨。

這回蘭玉修的評分被分到了[S-],系統送過來了三個技能:「清晰的頭腦」、「演講與口才」,還有一個被動技能:「如何讓人安靜地聆聽你說話的藝術」。

那個被動技在余尋光了解實踐後發現,那句話完全可以說成「先比拳頭再發言」。

別看蘭玉修文質彬彬,他也是信奉「拳頭老大, 舌頭老二」理念的。

蘭玉修是一個有野心,有能力,充滿了智慧和包容心的天才少年。但如果僅僅只是把他理解為「簡單」的天才,未免落入庸俗。要想理解他,就得了解他。因此余尋光為了蘭玉修寫了很多篇的人物小傳,他甚至給蘭玉修擴寫了他的人生, 最後再拿去跟武晨遠探討,力求能夠在思想上貼近他。

在這個過程中,武晨遠有時都會有一種「我不太了解蘭玉修」的想法在腦中浮現。

真奇怪啊,這明明是他創造的角色。

免不了的,武晨遠在這個過程中會望著余尋光出神。

這是他和余尋光第一次合作,是他第一次親眼見到余尋光的工作狀態。

認真,專注,這些詞語都不足以概括他的工作態度。武晨遠無比深刻地感受到,余尋光完全是把自己的真心掏出來在太陽底下暴曬,曬化了重新塑型,注入新的鮮血,便成了他自己理解中的「蘭玉修」。

這種感覺太奇妙了。

武晨遠沒有覺得被冒犯,他當然知道演員在飾演文學劇本的角色時,本身就是給予角色第二次生命的過程。

他只是沒想到余尋光能做到他認知以外的認真。

他免不了的又想起了《崑崙玉》。

那是他第一次演戲,他自認為做足了準備。進組之後面對凌爽的挑剔,他不服;後來再遇到凌爽耍的盤外招,他也堅持不住。現在想想,凌爽那個人本來就龜毛,還認死理,或許真的只有做到余尋光這種程度,才能夠演出令他滿意的戲。

那就能說明他錯了嗎?武晨遠認為自己沒有錯。他是在用老師教的,自己看到的,大眾都這樣的態度去面對劇本,甚至比起其他人,他已經足夠努力了。只是人在真正見到好的東西之前,是不知道真的「好」能好到哪種地步。

武晨遠之前就想得很清楚,他那時候就是不適合凌爽這種導演。

他那時初出茅廬,他天真,且對未來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他以往了解到的是現在安逸化,演員的名氣大於作品的娛樂圈。在學校時,老師也不曾用以前培養演員的手段來訓練他們,他沒有吃過任何苦,他遇到凌爽那種會對演員用手段的導演,無異於兔子進了老虎窩。

他跟凌爽的恩怨早兩清了,他報復了凌爽,凌爽也向他道歉。那件事兩個人之間沒有誰對誰錯,他們的矛盾,是行為和思想上的差異放大後產生的。

《崑崙玉》的拍攝期間發生了太多事情,導致電影完全不是一部純粹的電影。

唯一給人心靈慰藉的,大概是它至少是完整的。

但武晨遠每次回想起來仍舊無比遺憾,也對「阿拓」無比愧疚。如果真要說那時他對不起誰,那就只有「他」了。文藝作品從來不是什麼可以隨意對待的地攤貨,角色同樣是具有生命力的——在無數個午夜夢回中,以余尋光為參照,武晨遠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

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用了輕浮的態度去面對阿拓,不管是準備時,表演時,還是結束後。

話又說回來,年輕一代里,誰能有餘尋光面對劇本的這種瘋勁?余尋光認真得獨樹一幟,他能怪他做得太好嗎?當然也不能呀,他只是做到了他本來應該做的事不是嗎?現在武晨遠也成了創作者,他如何能不明白能夠遇到余尋光這樣的演員他能有多幸福。

他寫出來的文字得到了足夠的尊重,他親眼見到余尋光用他的汗水將他的心血凝成血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