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假如克蘇魯小說都是紀實文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安德烈把事故拖延了一年,那麼如果有十個安德烈呢?如果有一百個、一千個呢?」

「我們已經徵集了一百多名尚在人世的、切爾諾茲克事故的倖存者,以及上千名雖然並非事故親歷者,但願意前往普布利亞拯救祖國的志願者。」

「目前在您的幫助下,已經有人得到了『安魂』模糊的回應,我代表所有人,向您表示感謝與敬意。如果您還有關於『安魂』的信息,請告訴我們——這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願意用所有能拿出來的東西交換。」

測試成功以後,洛書就只回應了寥寥幾人的祈禱,當有人使用「加億點力量與體質」時,她似乎也有模糊的感覺,但沒有探究,反正是「自動審批」模式,於是當伊凡說有一千多個安德烈備選排隊準備拯救祖國時,她的第一反應是:這是什麼讓人頭皮發麻的工作量……

伊凡:「事實上,隨著北亞美利加的衰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自由民主的騙局中醒悟,選擇加入我們。如果不是我們在1985年還未出生,願意參與這項偉大事業的,遠遠不止千人。」

洛書立刻想起「大紙人召喚術」,心道當時沒出生也沒有關係,但很快叫停了這個想法:工作量不能再加了!

但問題是:這真的可行嗎?

如果依靠洛書過去那種一個一個降臨的低效方式,不難想像多半會跟埃塞洛克斯那次一樣,摁下這頭翹起那頭,在蝴蝶效應中刷新出無窮的么蛾子,然後在反覆失敗中形成強大的歷史慣性。

或許她可以嘗試同時降臨多個人,但她直覺在人類軀殼的限制下,意識的「功率」是有限的,無論如何也會存在一個上限。

但這時候,洛書再次想起了在「5號位」遇見亨利·奧爾的場景:在亞空間中,一個人的一生像一本翻開的書。

如果所有的志願者都進入亞空間,那麼洛書的工作效率將得到指數級的提升,一個人一生中的細節可以在瞬間完成調整!

但每個人的人生又是相互交錯、相互影響的,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對所有人同時進行調整。

做得到嗎?

即使可以,要沉入什麼深度才能實現?

一定要進入時間已經被「鋪開」的「5號位」嗎?

安寧教授說過,調查員能夠進入的亞空間最深處是「3號位」。她沒有提過深入「5號位」的後果,但觀亨利·奧爾,也能想像一二:那或許是一個一旦進入,就再也不能做回人類的深度。

沉默了不知多久,洛書才開口問:「你們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問完她才發覺,這句話可真像邪神。

伊凡說:「一切。」

洛書:「包括變成怪物、再也不能做回人類嗎?就像那些——」她指了指樓下的灰燼,這裡每個人都知道那是什麼。

伊凡朝樓下看了一眼:「這是與邪神的交易——我們早有覺悟。」

洛書很想說不是邪神想要你們的靈魂——但這種解釋毫無意義:「那你們願意進入禁區嗎?」

伊凡說願意。

洛書又問如果要深入比禁區更深的、難以想像的亞空間深處呢?

伊凡說願意。

「好吧,」洛書:「那我沒有別的問題了。」

第147章 春天(一)

「北亞美利加人口中的『克蘇魯』,是一種久遠的信仰。

根據倫道夫·克勞斯的說法,其久遠程度甚至早於《聖經》。早在蘇美爾人發明楔形文字的時候,就在石板上刻下了《克蘇魯舊約》——但那些虔誠的東正教徒或許不會同意。

北亞美利加提出引渡倫道夫·克勞斯,高層不允許克格勃對他進行太過激烈的審訊,但倫道夫·克勞斯本人卻非常配合,交代他潛入蘇維埃的目的是觀測即將發生的『第二場獻祭』,而散播邪曲只是為了引起本土克學者的注意,沒想到大失所望,引來的都是不學無術的角色。

不知道帕維爾和奧卡加布琳娜聽到他們推崇的學者的這一評價會作何感想。

『獻祭』的預言當然引起了克格勃同事們的不滿,如果不是外交保護罩,他已經被揍得滿地找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