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這些暴力來源於惡意、來源於愚蠢,你的精神世界會在這樣一個扭曲環境下不斷摧毀, 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給網絡世界按下一個turn off的按鈕,世界從此清淨。
主席:感謝正反三辯,下面有請反方三辯進行中場小結。時間同樣為2分鐘。
反三:在話語權下放的當下,每個人都是可以發聲的媒體,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惡意,他們是如此的單純且直白,用一個詞簡單概括就是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成為了民眾情緒化泛濫的溫床,嘲諷、詆毀、謾罵似乎成為了一種需求的存在,而這些大都是由於經濟發展不平等造成的差異性讓一部分處於底層的人看到了自己眼中的另一個世界,所以家庭幸福的人理解不了家庭不幸的人,貧窮的人理解不了富有的人的困擾,不打辯論的人理解不了打辯論的人的邏輯……
這些都是因為認知的狹隘和自身視角的偏見,似乎出發點說不上惡意,但是縱觀所有惡意的評論,即使愚蠢但仍然錯誤。我們如果不去糾正這種錯誤,這種話語就會在網絡世界裡占據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原來的話語權通常是擁有一定影響範圍的媒體,可以是報紙可以是電視,所有人對於信息認知的來源都一樣,所以大家都信服。可是現在的媒體是每一個人,在營銷號盛行的時期,我們看到了多少的虛假新聞?所以國家出台政策抑制他們,可是組成話語體系單個的人呢?如何才能抑制惡意的滋生?只能靠另一部分理智清醒的人去抗爭,去爭取話語權。
對方辯友說讓平台處理這些惡評,現在你打開社交平台一看,真的有在被很好地制止了嗎?而我方也有舉證,現在網絡符號的表達層出不窮,幾個縮寫字母或者一張表情包都是可以攻擊他人的,平台怎麼判斷這條評論有害呢?讓每一個管理員進行一次網絡用語的培訓嗎?這似乎過分荒謬。如果我們單個的個體在面對言語霸權的時候都不去抗爭,難道要等到這種霸凌橫行網絡的時候再去補救,再去維權嗎?
主席:感謝反方三辯,下面將進入自由辯論環節。本環節中雙方輪流發言,發言並落座為發言結束,即為另一方發言開始的計時標誌,另一方辯手必須緊接著發言,若有間隙,北京時間照常進行,同一方辯手的發言秩序不限,如果一方時間已經用完,另一方可以繼續發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棄發言,對雙方各計時3分鐘,首先由正方開始,有請。
正三:您方說惡意的話語在網絡世界的話語權占比大會導致網絡霸凌現象的出現,可是根據2022年《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中新浪微博數據顯示,在所有樣本中,僅有2.2%的青年網民表現出網絡暴力傾向;相較而言,高達97.8%的青年網民群體沒有相關表達[9]。所以您方將視角聚焦在這么小部分群體中說我們要遏制這部分惡意的滋生是否是在危言聳聽呢?反而您方所說的抗爭會加劇暴力傾向人群的擴大化。
反三:您方說的數據我方也有看到,可是您方選擇性地忽略了報告中所說的『從歷時分析來看,青年群體中的網絡暴力活動或表達正在擴散。比較同一批青年網民在2021年和2022年數據發現,表現出網絡暴力傾向的用戶占比從2021年的1.8%上升至2022年的2.2%。其中,35.1%的用戶從無相關表達轉變為出現網暴傾向,該比例遠高於網暴傾向消退的樣本比例(21.9%)。與此同時,比較2021年和2022年的數據發現,被研究對象中直接使用髒話的用戶占比從3.9%上升至5.5%。』請問我們不應該將這種上升趨勢壓制下去嗎?
正三:那您方如何證明這部分增長的數據不是由於您方一味抗爭的結果呢?
反二:是因為每年上網的人數變多了啊!
正二:上網人數變多,也就說明了基數也在變多,難道您方想要說明增多的這部分人都是素質低下的人嗎?
反三:對方辯友,數據對沖沒有任何意義,您方要論證的是避開能解決網絡暴力什麼問題?
正四:我方已經舉證說明過了,並且根據中青報顯示,2024年,全國公安機關持續開展「淨網2024」專項行動,依法嚴懲網紅大V、MCN機構有組織造謠炒作,全年偵辦網絡謠言案件4.2萬餘起,查處造謠傳謠違法犯罪人員4.7萬餘人,關停違法違規帳號33萬餘個,清理網絡謠言信息252萬餘條[10]。我們的法律對這些是有保障的,處理機制也是在不斷完善的,高考百日誓師的女孩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
反一:你跟我說法律機制完善,但是這些言論不需要道德規制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