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你來我往說到日影西斜,諸葛亮的神態已經放鬆下來,指著遠方滔滔不絕。
劉備斜坐在草地上,表情專注,實時作出或驚訝或欣賞的姿態。
不知諸葛亮說了句什麼,劉備撫須哈哈大笑,坐直身子,拱手作出求教的姿勢。
諸葛亮站起身,揚扇指向北方,繼而向西一划,躊躇滿志,志在必得。
這一刻,斜陽剛好越過一處山坳,燦然陽光再無遮擋地聚灑在他身上,天地間最閃亮的人。
寶釵捧著那支菊花,漸漸看得痴了。
隆中對,她已憑記憶默寫在紙上。
然而,時間提前了近七年,江東孫策未死,北方袁紹殘部未滅,年方二十歲的諸葛亮,應當不會復刻出七年後的判斷。
但無論何時,她都相信這個人會作出最恰當的決斷。
夕陽緩緩沉入山下,侃侃而談的兩人才一起站起身,攜手大笑著走過來。
寶釵也站起身,迎向她的夫君。
劉備依依不捨,仍然拉著諸葛亮的手不放:「天色已暗,路恐難行,不如讓備兄弟三人護送賢伉儷回去?」
諸葛亮笑道:「此地民風淳樸,且已離臥龍崗不遠,明公無須擔憂。」
他鬆開劉備的手,向劉關張三人拱手告辭。
劉備追上來,眼中含淚道:「先生,備在新野日夜懸望,切勿失約。」
諸葛亮笑道:「安頓了妻小,自然會去拜望明公。」
他走出兩步,又回頭道:「明公,三日後請務必依亮所言,到劉荊州處借兵。」
劉備點頭,上了馬,又依依跟著送出三里地,直到看到臥龍崗,才止步。
寶釵與諸葛亮並騎行過小木橋,回頭看時,劉備仍佇立在山頭,舉目遙望。
關、張二人跟著他身後,三人在山上又佇立成了一座新的山。
她心下略有些遺憾:這一世的史書上,不會有三顧茅廬了,可惜一段佳話。
次日一早,天剛蒙蒙亮,童子推開柴門,劉備竟然又站在了門口。
這次他沒有帶關張二人,而是帶了一位英姿勃發的俊美將軍。
童子詫異道:「劉將軍何時來的?」
劉備笑道:「剛到不久,先生在否?」
童子道:「先生慣於挑燈夜讀,早上向來不會起得太早。將軍稍等,待我去通報一聲。」
劉備忙止住道:「切莫驚動,我略等一等就是了。」
說罷,就垂手侍立廊下。
那俊美將軍正是趙雲,見主人未醒,他就體貼地將兩匹馬牽至遠處,栓在樹下,讓它們自在吃草,以防馬嘶鳴驚擾。
栓好馬,他輕輕走過去,站在劉備身後,不發一言。
諸葛亮昨夜與寶釵夜話,醒來時,天已大亮,聽得劉皇叔天未亮就等在門外,驚訝之餘,心下也有三分感動。
寶釵有些疑惑,昨日夫君既已答應了出山相助,這劉皇叔為何還要再顧茅廬?
她忙起身,幫諸葛亮穿衣束髮,道:「從新野到隆中,有將近百里路程,劉皇叔只怕剛趕回新野,就又啟程前來,才能在清晨趕至此,這般行色匆匆,卻不知是為了何事?」
諸葛亮沉吟道:「他既然能在門外靜等兩個時辰,想來不是什麼急事。」
他穿好衣衫,匆匆趕了出來,拱手道:「明公,可是忘了要緊物事在此?」
劉備笑道:「確實是忘了物事。」
他側身,讓趙雲上來拜見,又將院中的數箱禮物搬進來,含笑道:「昨日會面匆忙,倉促之間,竟將帶來的禮物又原路帶回去了。」
諸葛亮訝然失笑,心下卻已有了五分感動:「明公,亮無須金帛之禮,何必專程跑這一趟?」
劉備握住他的手,真誠地道:「備與先生初識不久,無從探詢先生心意,只能以此俗物聊表寸心,請先生切莫推拒。否則,備心日夜難安矣!」
說罷,他拱手,深深彎腰下拜。
諸葛亮忙將他扶起:「主公,折煞孔明了。」
劉備這才綻出笑容,眼眶微紅道:「先生,終於喚備一聲主公了。」
諸葛亮的手頓在半空,面上笑容凝住,七分動容在心頭激盪。
他心潮起伏,半晌才道:「主公還未用飯吧?請主公堂內歇息,亮遣內人整治茶飯款待。」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