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真說起兩人最近在看的書,昨晚清蘊正讀到《反經》。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為命也。夫妻倆昨晚還圍繞這句話小小探討了番,李秉真對此深表贊同,清蘊則認為正好相反,最終各持己見。
他甚至帶了原書出來,對書看了會兒,還是交給清蘊,「勞煩夫人再幫我讀一段。」
清蘊將輪椅固定好,坐在他身側,輕聲讀起來。
她的聲音清如流水,明亮而清晰,李秉真靜聽著,視線轉到蔚藍天際。
悠悠幾朵浮雲飄於其上,淡淡花香拂面。
他仰首感受清風陽光。
「微察問之,以觀其志;臨難試之,以觀其勇。」清蘊讀完這段,忽然意識到李秉真一直沒發出聲響,已經有會兒了。
她眼皮微跳,偏首看向他,心中在想,也許他又在嚇唬自己了。
但他既沒有睜眼,也沒有抬手,僅僅是靜坐在那兒,唇畔含笑。
一直跟在不遠處的張穎已經沖了過來,瞬間搭上李秉真的脈,再去探他頸側。
半晌,張穎垂眸沒說話,清蘊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正是這時,李秉真搭在椅背的手輕輕下落。
清蘊沒讓他的手落地,接住這抹涼意,往前抱住他,順勢將臉埋進了尚有體溫的衣襟。
第53章 何忍以羅敷之質,守柏舟之誓?
一個人的死也許會在某些人心中驚起波瀾, 但不會使山崩石裂、天地變色,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日子依舊平靜。
譬如李秉真離世的當天,風和日麗, 有友人相約踏青, 有孩童隔牆嬉戲, 市井照舊熱鬧。
清蘊早就領悟過這個道理。
父母受戰亂相繼離去後, 她孤身一人踏上尋親的路,嘗盡人情冷暖, 知道世間種種,唯利至上。所以她喜歡安穩,喜歡錢財,喜歡能夠讓自己高枕無憂的權勢。
她向來也是這麼做的。
可李秉真走之後,她忍不住冒出一個想法。
如果她當初回應了他, 和他一起離開京城, 在江南做對無權無勢卻悠閒自在的富貴夫妻,應該也不錯。
可能他的病會治好,可能依舊是幾年後病逝, 但總不會這麼突然。
午夜夢回中,她甚至幾度夢到這樣的場景。醒來身邊空蕩蕩的,向她表明,伴她一年多的枕邊人確實已經不在人世。
清蘊總覺得自己是冷情之人, 當初父母去世都能很快振作, 想到出路, 如今卻陷入了短暫的迷茫。
她嫁過來前曾想過, 即便李秉真去世,自己守寡, 地位也不會有任何改變。相反,齊國公和大長公主會因她對世子的深情而感動,給予她足夠的體面和尊榮。
沒了世俗間需要婚嫁的壓力,既不用服侍一個男人,也不必為今後可能會有的妾室而憂心,自己亦有財有勢,即便做個寡婦,又有何妨呢?
這樣的想法本來毫無問題。
……
報喪停靈過後,國公府擇吉日為李秉真入殮。
經過最後三月,他整個人乾枯得可怕。但眉眼依舊俊秀,宛如染上斑點的青竹,憔悴了些,只要把那些痕跡抹去,依舊蒼翠。
看著大長公主親自為他穿壽衣,清蘊腦海中浮現出光明寺初見時他的模樣。那時候她其實很驚訝,驚訝於一個久病之人會有如此風采。
連抹幾次眼淚,李琪瑛不得不轉過腦袋,用衣袖遮眼。她這陣子大哭了很多次,可再傷心,也知道自己的悲痛比不過母親和嫂嫂。
剛才她們為兄長整理遺容,李琪瑛甚至不敢看。她害怕看到他的死狀,因為她心中總有感覺,大哥的突然病重,和那枚丹藥絕對脫不了關係,甚至可能就是被丹藥所害。
嫂嫂那天說染了寒氣,應該是不想被她知道真相,而後告訴娘。
如果那天不是她一時興起邀大哥進宮,他會好好的嗎?如果娘知道是自己間接害了大哥,恐怕永遠都不會原諒自己。
李琪瑛被痛苦、悔恨、內疚折磨,不敢看兄長最後一面,也不敢安慰母親和嫂嫂。
李家族人依次向李秉真作別,在所有人都沉浸在這死寂當中時,唯有齊國公注意到了李琪瑛複雜的神色,心中閃過疑慮。
但眼下最重要的還是為兒子入殮,他暫且放到了一邊。
入殮畢,棺木正式封釘。考慮到有些親朋相距較遠,靈堂會設整整一月,待弔唁結束,再出殯入土。
第一夜不用清蘊守靈,她被叫去房中休息。
回到月舍,她在窗邊坐了許久,直到白蘭叩門,「夫人,藉香請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