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撫須,柳閣老道:「有件事,我還真想問你。」
王宗赫:「閣老請說。」
柳閣老背過手,看了眼左右無人,才緩緩道:「你當初和晚兒定下三年之約,莫不就是等陸氏出孝?」
身形精瘦的小老頭一掃睿智練達形象,目中閃爍的光芒和那些喜歡閒聊的人沒什麼兩樣。
王宗赫:「……並非。」
他定下三年之約時,李秉真尚在人世,怎麼可能料到今後的這些變故,純粹是有信心三年內解決這些事而已。
柳閣老哦一聲,他想也是,晚兒估錯了。
想到晚兒向自己控訴王宗赫算計太深,往日故意做出對表妹毫不在乎的模樣,柳閣老微微含笑,多少猜得出原因。
陸氏已婚和守孝時,和其他男子牽扯太多於她名聲有損,克衡應該是考慮到這點,有意保持距離,甚至故意冷淡。
但等陸氏有危時,又能毫不猶豫出手,寧可得罪陛下和他這個閣老也要護心儀女子周全,這份勇氣讓柳閣老刮目相看,領略到年輕人骨子裡的血性。
他也年輕過,當然能理解,更欣賞王宗赫官場周旋之外的真情真義。
這樣的人,才真正值得他重用。
滿足過好奇心,柳閣老把這幾天內閣積壓的摺子往王宗赫面前一放,「雖是新婚燕爾,也不能太過懈怠,今天先把這些摺子看了。」
王宗赫應是,接過摺子,一摞摞往自己那兒搬,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
柳閣老遣人來詢問,「大人中午不回府上用飯嗎?」
王宗赫想到清蘊今天會陪令嘉外出,恐怕中午不會歸家,便道:「不急,處理好這些事再說。」
來人敬服他的兢兢業業,在柳閣老面前不由美言一番,柳閣老頷首,「到底是克衡。」
他道:「讓家裡多送些飯菜,中午叫他過來和我一起吃。」
吏部官員以為這樁婚事之後,王宗赫會受閣老打壓,見他依舊能幫閣老處理內閣事宜,還一起用飯,那些琢磨頓時消失,待他一如往常。
如此過了四五天,王宗赫在吏部的日子一如既往,除去每天歸家時辰早了點,似乎沒什麼變化。
直到秋闈即將開始,按照慣例是禮部的事,幾位閣老受召去建帝面前商議,回來後,柳閣老意味深長道:「今年秋闈,陛下欽點克衡你為考官之一,還要參與閱卷。」
第74章 還請多施捨些雨露
科舉之事由禮部主管, 通常是天子欽點翰林院學士或六部侍郎前往各地擔任主考官。同考官則由本省提學御史從鄰省選調進士出身的州縣教諭、儒學教官充任,要求「無本省籍貫,無親屬應試」。
主考官與同考官職責相近,區別在於後者對考卷優劣只有舉薦權, 而無決定權。
另有監臨官總攬考場紀律, 一般由本省巡撫或布政使擔任。
科舉制綿延至今, 早就有極其完備的機制, 從出題、考官任命到閱卷,都會儘量避免泄密、同族相親, 以保公平。
同時,也正是因為科舉成為寒門和布衣躍龍門、朝堂選人才的要途,天下人極其重視,朝堂也盯得很緊,一旦出現差錯, 從上到下的官員都會受重罰。
先帝時期出過一次科舉舞弊案, 戶部要員暗地收買一省主考官,得知考題後泄露給門生,門生私下告訴了同族兄弟, 隨後又不斷外傳,最終成了一樁舉世震驚的科舉舞弊案,前後斬了幾十個人。
到現在,考題早就不是由禮部定下, 而是每位主考官和地方學政共同擬定題目, 再報送禮部備案。如有違規, 禮部才會要求換題。
可以說, 王宗赫作為主考官權力極大,考題也基本隨他心意。
但建帝的殺機恐怕不在這兒, 而在浙江。
浙江素來是科舉大省,門閥勢力盤根錯節。
柳閣老告訴王宗赫,浙江近些年來科舉都出過事,但事情都被壓了下去。他曾經察覺到蹊蹺,派都察院、禮部和刑部的人去查過,要麼不了了之,要麼官員被收買,其中還死過一名刑部主事。
總之,即便這是尋常派遣,在浙江這兒任主考官也不輕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來禍患。
王宗赫歸家後,就和清蘊說了這事,表明自己將要去浙江待段時間。
因為時間較短,路途又辛苦,不準備帶她。
說完這些,王宗赫的手指掠過青瓷盞沿,看向身邊的清蘊。
她還思考他的話,「浙江……」
忽然想起什麼,「聽說浙江學政周顯和現在禮部尚書是姻親。」
王貞致仕後,新上任的禮部尚書徐靈由建帝一手提拔,平時行事就以討好天子居多,可以預料他身邊親朋的性子。
周顯如今主動請調協助秋闈,肯定有蹊蹺。<="<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