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春夜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9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清蘊慢慢回神,對她一笑,「祖母,放心吧,三哥更會沉得住氣。」

…………

王宗赫的確很沉得住氣,在聽到陛下駕崩前神思錯亂、不慎傷了兩位皇子時沒有露出異樣,在萬雲傳下口諭,道陛下駕崩前親口傳位於皇長子也沒像其他人那樣質疑,從始至終安靜聽旨。

他如今是柳閣老最信重的弟子,在柔妃、大長公主等人眼中,已經是從善如流地站在了柳家這邊。

第80章 吃味

天子駕崩, 留下口諭傳位皇長子。在以柳閣老為首的臣子擁立下,大皇子接受百官參拜,正式登基。

大皇子楊睿茫然地被人帶領著走完眾多儀式,等他回過神時, 父皇已經殯天入土, 而自己身著五爪龍袍, 坐在了龍椅上。

內閣擬了十多個年號, 楊睿從中選中「文昭」二字,現如今稱文昭帝, 柔妃則被封太后,尊號慈懿。

文昭帝年僅八歲,無法臨朝親政,朝堂政務目前主要由以柳閣老為首的內閣決定,遇大事則由柳太后和內閣共同商議。

先生也由王宗赫和翰林院的徐學士增至八位, 分別教導儒家經典、軍政韜略、騎射書法等課程, 太傅由柳閣老親自擔任。

文昭帝最喜歡的還是曾經的老師王宗赫,可母后不讓他太親近王家人。

下了早朝,文昭帝傳來大伴聞喜, 才問兩句話,柳太后就走了過來,主僕倆立刻噤聲。

曾經的柔妃已經十分習慣太后身份,頗具威嚴地問:「在說什麼?」

聞喜小心翼翼瞧主子, 文昭帝抿唇, 「問了兩句二弟的情況。」

柳太后:「哦?怎麼樣了?」

聞喜答:「太醫說二殿下身體無大礙, 只是受了驚嚇才導致失聲, 至今神智沒恢復,也不怎麼能說話。」

柳太后擺擺手, 聞喜知趣退下,殿內隨後響起她的問話,「睿兒,你老實告訴母后,那天你弟弟當真昏迷了嗎?」

事後發現二皇子楊翊不僅沒死,還只是輕傷時,柳太后就懷疑他那天沒有昏迷,甚至可能看到了自己為護楊睿「送」了先帝一程,總覺得這是個隱患。

文昭帝低頭,「父皇確實用花瓶砸了他,當時流了很多血,我以為他……」

柳太后盯了他幾息,文昭帝儘量保持平靜。

兄弟倆沒什麼來往,柳太后想不出他有任何暗中維護楊翊的理由,便暫時作罷,轉頭道:「明天上朝時,會有人提議讓你外祖父出任戶部尚書、入內閣,到時若有人反對,你記住要出聲。」

柳太后口中的外祖父,是柳閣老族中堂弟,此前在太常寺任職。

文昭帝:「柳閣老和外祖父為堂兄弟,按律二人不能同在六部為官,更別說同入內閣。」

他的聲音在柳太后注視下越來越小,直至無聲。

柳太后:「睿兒,你如今是天子,律法都由你定,規矩算什麼。你尚且年少,又剛剛登基,朝中局勢尚不清楚,可知里里外外有多少人盯著你的位置?不說那些親王,朝堂上,還有人懷疑你父皇遺留下的口諭。土司之亂未平,齊國公霸著兵權遲遲不歸,他是老二的外祖父,要不是他離得遠,你當他會不會沖回來擁立你弟弟?當務之急,自然是要幫你外祖一家得權,只有他們,才會真心幫你。」

擁立弟弟也沒什麼不好。文昭帝在心中想,至少他不用面對這麼多煩心事。

可話不能說出來,否則該挨罵了。

老老實實地聽柳太后叮囑了一堆事,文昭帝不住點頭,兩刻鐘後終於被放走。

他帶著大伴聞喜,不知不覺走到了承乾宮。

大皇子登基為帝,按理來說作為二皇子的楊翊該封王搬去宮外,但楊翊至今沒有痊癒,王府也沒有挑選好,人就繼續住在了李貴妃曾經的宮殿。

剛過完年,文昭帝沒體會到一絲喜慶氛圍,感覺吹過的風都在嗚嚎。

他盯著承乾宮的門,有些羨慕弟弟,至少弟弟的外祖母、姨母都還在,都很維護他。

因為在發現弟弟沒死時,母后很想弄假成真,可姑祖母寸步不離,母后無從下手,只能作罷。

慢慢走到承乾宮外,文昭帝對行禮的人擺手,示意他們走遠些。

突然間,耳畔聽到輕柔的讀書聲。

有些耳熟,文昭帝回想了下,記起是那人——父皇曾想強納進宮的陸夫人,如今嫁給了老師。

他站在窗邊朝里望。

寢殿內,楊翊裹著狐裘縮在圈椅里,腕骨伶仃得能看見淡青血管——前日太醫院剛拆了臂上紗布,聽說如今連握筆都顫。

「接下來再講商湯網開三面的故事可好?」清蘊往他膝頭塞了個手爐,得到點頭後翻開書本講起來。

聽著聽著,床榻上楊翊睫毛顫了顫,把沾著墨汁的宣紙推到案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