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周朵提起來,周漁說的也公正:「你考慮的是對的,成本是很重要的,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你可以去觀察觀察,到時候告訴我。」
周漁要做大,肯定需要幫手,擁有新鮮好用腦子的周朵是第一人選,所以她有空就會提點幾句,這也是周漁親生爸媽教導她的方式,耳濡目染之下,一些事情就變得很容易了。
周朵就知道,大姐肯定會加作業,不過她卻覺得這作業挺有意思的,她願意學習:否則,大姐的生意越做越大,現在的帳目她都管不了了,以後咋辦啊。
周漁和莫大海的分歧無人知道,周漁抽空去了一趟商務局——上次回來後,周漁就在試探,她能不能擴大規模,譬如開到省城去。
周漁在南州是合法經營,是因為她是蔬菜公司下屬的個體戶,背靠蔬菜公司。但是到了省城,南州市蔬菜公司也就不管用了,而這會兒還沒個體戶有這個本事,開店到外市去呢,所以張翰今就沒答應她。
但周漁這個人,最會的就是以退為進,不讓她開到省城去,周漁就問:「那我能不能擴大一下經營範圍?」
張翰今就問她:「你現在還不夠啊,我看你的人忙得都團團轉?!還要經營什麼?」
周漁就跟他解釋:「人睜眼期間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可是除此之外,也要別的東西,要盤子碗筷,要肥皂擦臉膏,要寫字的筆和紙,也要擦鞋油鞋刷子吧。如果他們都在我店裡能找到,那不是省了老大的事兒了。我想加百貨。」
「你都幹了,百貨公司和供銷社幹什麼!」
周漁一聽就知道,這兩家肯定背後沒少嘀咕她,她倒是理直氣壯:「張局,如果他們幹得好,能被我搶了生意嗎?我看百貨公司也改革了,開始論績效,服務態度好多了,尤其是最近送香皂的事兒大家都很滿意的。」
「我倒是覺得,這也有我的功勞!」
周漁和張翰今算是合作過的交情,比之原先可要親密的多,他們一個想干好,一個想看著下面干好,目標一致,周漁有些話也敢說。
「這話有點往我臉上貼金,而且好像是倒打一耙,但實際是,如果沒有門市部,他們想要改革,最起碼要推後三五年。張局,現在百貨公司里的東西,已經多少像是南州肥皂廠一樣,被外來貨取代了。
我的一個朋友,叫做尤雪麗,原先是化工廠的廣播員,今年已經調到了製片廠當演員了。她下定改行決心之前,出去轉了一圈,去了京市也去了香江。回來跟我說,香江那裡的物質極大豐富,有很多很多的商場,人們可以自由選購。
現在,是沒有這些商場來到咱們南州,但發展的這麼快,誰知道三五年後,是什麼樣子呢,那時百貨公司再動,還管用嗎?」
「我知道他們肯定告狀了。但我覺得,不能本末倒置!」
張翰今是個很喜歡傾聽的人,話不多,周漁嘚嘚半天,他才問了一句:「這怎麼講?」
「就是不能因為我幹得好限制我,把幹得好的拉下來,大家一起不好好幹嗎?就算是您想激勵他們動起來,也得有個目標啊,我願意當他們的目標!」
饒是張翰今都被她逗笑了,當時揮揮手讓周漁回去了,啥也沒說。
不過沒兩天,就給周漁打了電話:「過來辦手續吧。」
所以,周漁這次去商務局,就是要更換新的營業執照——她的範圍擴大了,日用百貨也進了裡面,就是菸酒糧食還不行,沒有放開呢。
但有了這個範圍,周漁的小超市就大體成型了。
拿證的時候,她去張翰今那邊逛了一圈,謝謝他,張翰今就遞給了她一張昨天的南河日報——原來採訪她的那篇文章發出去了。
這篇文章最後經過商討和幾輪修改,並沒有採用黎雪的那篇客觀描寫衝突的文章,反而這事兒隱去了,起的名字也很簡單《開門市部的個體戶周漁》。
周漁是看過最後的定稿的,所以對內容很熟悉——文章的語言完全是描述性的,根本沒有任何的評價,都是在客觀的講述一個被退學的女孩,從養蘑菇開始短短半年的成績。
當時記者余小芳是這麼跟周漁說的:「我們什麼都不用說,你出現在南河日報上,是引領什麼風氣,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如今報紙拿在手裡,周漁瞧了瞧,不是第一版,而是在第三版,占了整整一個版面,本來是想登她的照片的,不過周漁為了門市部著想,所以建議用了門市部門面照一張。<="<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