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漁的回答是:「價格是一定會降下來的。」
這句一出,村里人都嘆口氣,他們已經有了心裡準備,這會兒就是想聽聽周漁說,怎麼做才能繼續掙錢。
周漁說道:「擴大規模倒不是說,我們把技術告訴別人,然後我的公司收購的時候,你們也賣蘑菇,其他人也賣蘑菇。」
「這樣的話,錢肯定是越掙越少的。」
「我給大家想的辦法是這樣的,蘑菇產業其實不止種植。你看咱們現在是怎麼合作的,不就是我出菌包,你們種植,我回收蘑菇嗎?」
「如果蘑菇需求量足夠大,那麼需要的菌包也就足夠多,那我們家也得擴大規模。可我們家就這點人,根本是忙不過來的。」
「如果咱們全村掌握菌包的源頭呢。」
這話一出,大家都愣了,還能這樣?!就聽見周漁說:「種植蘑菇其實還是有風險的。種的越多越不值錢。但是賣菌包,卻是旱澇保收的生意。而且這個循環快,占地小,適合咱們村來做。」
「我目前想的是,我出菌種,村里人進行繁殖,出菌包,我們包教包會,將菌包賣給想要種植的人們,然後簽訂收購合同,由我來收購,賣給各大蔬菜公司。」
「這樣的話,就能夠保證咱們的生意。」
「農科院也提供菌種,會繁殖的人不少,我能保證的是,我們的菌種會更好,種植技術也會更先進。我前幾天去農大上課的時候,跟教授聊過,招聘農大畢業生的事兒。所以很快我們這邊實驗室就會建立起來,大家可以放心。」
這個周漁倒不是吹牛,菌種也是會不斷地優中選優的,她是從後世來,本身就學過農,她知道他們選育的方向,肯定會快一步。
「不過要做的話,就需要趁早。趁著大棚沒被研究透,平菇種植沒被普及,我們搶占先機。」
「大家想想,如果願意的話,到老村長這裡簽個名字。」
前幾天老村長回來說,大家本來想的是最好的辦法,就是他們能肯定,周漁教給他們的技術,比其他人的好——從草菇的種植就能看出來,周漁的產量是小王莊的四倍左右。
憑藉著這個,他們成本低,雖然以後便宜了,但也能掙得比別人多。
哪裡想到,周漁卻提供了新的路數。這法子聽著就比他們想的要掙錢。
一時間,大家議論紛紛,村委前的空地上,都是嗡嗡嗡的聲音。
王建的電話就是這會兒打來的,周漁過去接了起來,就聽見王建興奮地說:「經理,大好事兒,特別大的好事兒,你恐怕都猜不到,天上掉陷阱了!」
周漁可不信,做生意哪裡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兒,不是掉鉛球就不錯了。
她就問:「到底什麼事?」
「你看今天的國家日報了嗎?」王建問道。
周漁自然沒看,國家日報是南河日報印刷廠印刷後,再發到市裡的,南州就比省城要慢一天,至於梅樹村還要慢一些——原先是攢著七天一送,現在好一些了,怎麼也要兩三天才送一次。
周漁就說:「我這裡還沒有,你直接說吧。」
他連忙說:「國家日報有個記者叫做徐飛,也不知道怎的,咱們開業的時候他就在省城,還跑來看了。他覺得咱們的服務態度特別好,所以寫了一篇文章,叫做《一等獎是21寸大彩電》發在了國家日報上。」
周漁是真驚訝了,不過她比王建要沉得住氣,「怎麼寫的?」
王建這會兒已經將報導看了四五遍了,他是怎麼看怎麼高興,怎麼看怎麼得意,你瞧瞧這國家報紙的記者就是會寫,怎麼能把他們誇得這麼好!
他簡直就是倒背如流,「就是從劉慶芬入手,說是南河省省會第一家個體戶門市部,也是最大門市部開業了,前幾天就開始在報紙打GG,說是可以抽獎,獎品是21寸彩電。」
「他就來這裡看了看,想看看,個體戶和國營單位有什麼不同。然後就說了幾天的見聞,採訪了不少人,都是夸咱的,說咱們服務態度,不看人下菜碟,買一毛錢的東西和一百塊的東西都是一個態度。」
……
王建概括能力挺強,很快就把文章的內容大致說了一遍,說完了他就說:「這可是國家日報,可比咱們去打GG強多了,經理,今天可是周一,原本今天的顧客要少一些的,可這會兒人一點都不少,比平時還多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