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輔生平二三事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7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皇帝不屑一顧,轉身時喚劉洪,「擬旨:臨安大長公主歷年來德行有虧,證據確鑿,朕只望英國公不再秉承愚孝之道。

「今日起,朕眼中,臨安不過一介草木,只待英國公重振門楣,重塑家風。

「今日起,若無宣召,英國公及髮妻兒女之外,朱家人等再不可進京。」

劉洪正色領命,疾步趕往內閣值房。

「你、你……」臨安大長公主抖著手指著皇帝,「恁的忘恩負義……」

皇帝真笑了,「你可真有臉說。」他在龍書案前落座,視線筆直地盯牢大長公主,「你為江山社稷做過什麼?嫁了一個本就堪用的武官,還是生了一個自幼由其父教導的兒子?又或者,是要跟朕說,你教出的那該死的小兒子、該流放的孫兒孫女,先帝和朕的輕縱皆是忘恩負義?」

換了體弱的女子,被這樣噼噼啪啪且輪番的無形巴掌一通扇,早就當場暈厥過去。

可臨安大長公主是什麼人?她顛倒黑白的次數太多,也就是不要臉的時候也太多。

所以,到了這境地,她也只是僵立在原地,陷入愣怔。

皇帝下了最後的判決:「有生之年,朕再不想看到你,更不會允許你寵愛的孫輩踏入京城半步。當然,誰若想死,只管來。」

臨安大長公主離宮時的樣子,可謂淒悽慘慘。因為她明白,這是最後一次走在皇宮之中。

絕對的權勢之下,做過虧心事的人,當真是再無出路,哪怕你出自皇室。

臨安大長公主總算明白了,只可惜,為時已晚。

皇帝發作完姑母,內閣諸人已到齊,他命內閣傳閱一應公文卷宗。

剛趕過來的五個人看罷,心思各異。有人暗暗稱快,篤定次輔要倒台,有人心裡打鼓,不知皇帝與魏閣老會不會追究自己與紀閣老常來常往這一節。

皇帝不知道也懶得知道那些小心思,只與魏閣老商量:「次輔本該在去歲秋日罷官,奈何錦衣衛指揮使辦事不力,以至拖延至今。等次輔回祖籍之後,該由何人頂替?」

魏閣老心說您可真是給氣得缺心眼兒了,這是該當眾說的麼?但他也理解皇帝,因而一下子推舉了四個人,請皇帝三思後而裁奪。

皇帝經首輔一打岔,心緒稍稍緩解,也便順著台階下,直接說方才氣昏頭了,甄選次輔之事,押後再議。

瞥見已經端然跪好的紀閣老,皇帝心裡的小火苗又燒了起來,「三日內,紀氏一族,凡有在京之人,一概離京。遲一刻,滅你全族!」

有無官職已是不消說,更已不重要。

紀閣老哆嗦著,話也不敢說,只顫巍巍地叩首。

皇帝卻已看也不看他,起身拂袖,「散了吧。」

此事一發,多少人在拍手稱快之餘,有了對皇權的真切畏懼。

而對於長寧長公主、魏家、顧月霖及手足而言,只慶幸於長寧再沒了膈應人的絆腳石,沈星予也不需再為朱寶璋有所避忌。

至於皇權,乃至天下,對他們而言,不過民心二字。

-

蔣氏認君若為義女的日子,如期到來。

沈家三人、魏家父女二人、長寧長公主、李進之相繼到來,更有郭如海、沈星予在金吾衛的三名同僚、李進之在錦衣衛的五名同僚各自攜家眷前來,再就是君若在京城的一些交情不錯的名士、腰纏萬貫的商賈。

長寧長公主當仁不讓,主持認親禮,先說了自己與沈侯爺作保,看過並各自謄錄君若一份財產明細單子,末了笑道:「原本君若是不肯這般見外的,但蔣夫人與顧公子堅持,她也只好聽話,不然就沒義母、哥哥可認了。」

大家齊齊發出善意的笑聲,又贊蔣氏和顧月霖處事磊落。

接下來,君若對蔣氏行跪拜大禮,蔣氏給了君若娘家祖上傳下來的一對兒龍鳳鐲做見面禮。

顧月霖與君若見禮,交換了見面禮。

君若給哥哥的是一把綴著墨玉墜的古扇,顧月霖給妹妹的是一棵兩寸來長的翡翠白菜。

魏琳琅、沈星予、李進之在一旁看著,俱是羨慕不已,尤其魏琳琅,心說自己真是運道不好,要是自己能認下月霖為弟弟該多好?

思及此,她沒法兒不遷怒她爹,悄悄橫了魏閣老一眼。<="<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loushuwu.cc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